纤维素降解混合菌剂的构建及降解效能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1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8页 |
1.2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8-11页 |
1.2.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1.3 纤维素和纤维素酶概况 | 第11-16页 |
1.3.1 纤维素的结构与降解特性 | 第11-12页 |
1.3.2 纤维素酶的特性及研究概况 | 第12-16页 |
1.4 纤维素降解混合菌剂的研究概况 | 第16-19页 |
1.4.1 影响纤维素混合菌剂构建的因素 | 第16-17页 |
1.4.2 混合菌剂的构建 | 第17-18页 |
1.4.3 国内外纤维素降解菌(群)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1-3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1-25页 |
2.1.1 试验菌种及来源 | 第21页 |
2.1.2 所用培养基种类及配方 | 第21-23页 |
2.1.3 实验药品及试剂 | 第23-25页 |
2.1.4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5-33页 |
2.2.1 受试菌种的活化及筛选 | 第25-26页 |
2.2.2 不同菌株之间的拮抗实验 | 第26-27页 |
2.2.3 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27-28页 |
2.2.4 DNS法测定纤维素酶活 | 第28-29页 |
2.2.5 单因素优化实验 | 第29-30页 |
2.2.6 菌种配比的正交优化 | 第30-31页 |
2.2.7 范式洗涤法测纤维素成份 | 第31-33页 |
第3章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混合菌剂的构建 | 第33-46页 |
3.1 菌株的筛选 | 第33-35页 |
3.1.1 定性筛选 | 第33-34页 |
3.1.2 定量筛选 | 第34-35页 |
3.2 纤维素降解菌剂的构建 | 第35-41页 |
3.2.1 目标菌株之间的拮抗性实验 | 第36页 |
3.2.2 目标菌株的酶系互补实验 | 第36-39页 |
3.2.3 各菌种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39-41页 |
3.3 混合菌剂产酶能力测定 | 第41-44页 |
3.3.1 纤维素内切酶酶活的比较 | 第41-42页 |
3.3.2 纤维素外切酶酶活的比较 | 第42页 |
3.3.3 β-糖苷酶酶活的比较 | 第42-43页 |
3.3.4 纤维素总酶活的比较 | 第43-44页 |
3.4 讨论 | 第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混合菌剂的优化 | 第46-53页 |
4.1 混合菌剂产酶条件的单因素优化 | 第46-49页 |
4.1.1 温度的优化 | 第46-47页 |
4.1.2 初始pH的优化 | 第47页 |
4.1.3 盐度的优化 | 第47-48页 |
4.1.4 摇床转速的优化 | 第48-49页 |
4.1.5 接种量的优化 | 第49页 |
4.2 混合菌剂菌种配比的正交优化 | 第49-51页 |
4.3 讨论 | 第51-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混合菌剂对不同底物降解效能的初步探究 | 第53-58页 |
5.1 混合菌剂对水稻秸秆降解效能的研究 | 第53-54页 |
5.2 混合菌剂对玉米秸秆降解效能的研究 | 第54-55页 |
5.3 混合菌剂对小麦秸秆降解效能的探究 | 第55-56页 |
5.4 讨论 | 第56-5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