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尾矿-废石混合体概述 | 第13-14页 |
1.1.3 研究课题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1.2.1 尾矿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尾矿-废石联合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2.3 土石混合体材料力学性质的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2.4 离散元模拟及应用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3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2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1.4.1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2章 尾矿-废石混合体抗剪强度特性研究 | 第24-46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试验方案 | 第24-25页 |
2.3 尾矿-废石混合体制样参数 | 第25-29页 |
2.3.1 尾矿和废石粒度成分分析试验 | 第25-27页 |
2.3.2 尾矿-废石混合体相对干密度试验 | 第27-29页 |
2.4 尾矿-废石混合体大型三轴试验 | 第29-37页 |
2.4.1 试验步骤 | 第30-33页 |
2.4.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3-37页 |
2.5 尾矿-废石混合体缩尺直剪试验 | 第37-44页 |
2.5.1 试验方案 | 第37-38页 |
2.5.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8-4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3章 尾矿-废石混合体压缩特性研究 | 第46-56页 |
3.1 引言 | 第46页 |
3.2 尾矿-废石混合体试验装置及试验过程 | 第46-48页 |
3.2.1 试验装置 | 第46-47页 |
3.2.2 试验过程 | 第47-48页 |
3.3 尾矿-废石混合体压缩固结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8-50页 |
3.3.1 基本公式 | 第48-49页 |
3.3.2 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3.4 尾矿-废石混合体压缩概念模型及机理分析 | 第50-51页 |
3.4.1 尾矿-废石混合体概念模型基本假设条件: | 第50-51页 |
3.4.2 尾矿-废石混合体混合体概念模型的机理分析 | 第51页 |
3.5 固结系数计算方法及优化 | 第51-55页 |
3.5.1 规范中的时间平方根法 | 第51-52页 |
3.5.2 问题的提出及优化 | 第52-5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尾矿-废石混合体渗透特性研究 | 第56-68页 |
4.1 引言 | 第56页 |
4.2 渗透系数的影响因素 | 第56-57页 |
4.3 尾矿-废石混合体的基本物理性质 | 第57-58页 |
4.4 试验方案 | 第58-60页 |
4.4.1 试验装置 | 第59页 |
4.4.2 试验过程 | 第59-60页 |
4.5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0-66页 |
4.5.1 含石量对尾矿-废石混合体渗透系数的影响 | 第61-65页 |
4.5.2 干密度对尾矿-废石混合体渗透系数的影响 | 第65页 |
4.5.3 最大限制粒径对尾矿-废石混合体渗透系数的影响 | 第65-6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5章 基于PFC模拟的尾矿-废石混合体直剪机制研究 | 第68-80页 |
5.1 引言 | 第68页 |
5.2 颗粒流方法的基本思想与假定 | 第68-70页 |
5.2.1 颗粒流方法的基本思想 | 第69页 |
5.2.2 颗粒流方法的基本假设 | 第69-70页 |
5.3 颗粒离散元试验模型系统的建立 | 第70-72页 |
5.4 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72-77页 |
5.4.1 剪应力应变曲线结果对比 | 第72-73页 |
5.4.2 细观力学特征分析 | 第73-7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7-80页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第80-84页 |
6.1 结论 | 第80-81页 |
6.2 展望 | 第81-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92页 |
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