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序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4-22页 |
1.1 材料 | 第14-15页 |
1.1.1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1.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4-15页 |
1.1.3 药品和试剂 | 第15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15-22页 |
1.2.1 实验分组 | 第15页 |
1.2.2 动物模型建立 | 第15-16页 |
1.2.3 给药方法 | 第16页 |
1.2.4 血脂测定 | 第16页 |
1.2.5 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ELISA测定 | 第16-17页 |
1.2.6 血管形态学观察及测定 | 第17-18页 |
1.2.7 实时定量RT-PCR | 第18-21页 |
1.2.8 统计学分析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结果 | 第22-41页 |
2.1 实验动物一般情况 | 第22页 |
2.2 血脂水平变化情况 | 第22-23页 |
2.3 血管组织形态情况 | 第23-26页 |
2.3.1 肉眼大体观察 | 第23页 |
2.3.2 显微镜下观察 | 第23-26页 |
2.4 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ELISA检测 | 第26-31页 |
2.4.1 血清TGF-β水平 | 第26-27页 |
2.4.2 血清IL-6水平 | 第27-28页 |
2.4.3 血清IL-10水平 | 第28-29页 |
2.4.4 血清IL-17水平 | 第29-31页 |
2.5 RT-PCR结果 | 第31-41页 |
2.5.1 基因表达检测 | 第31-37页 |
2.5.2 TGF-β 1、Foxp3、IL-10、MMP-2、MMP-9的mRNA表达情况 | 第37-41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41-51页 |
3.2 结论 | 第45页 |
3.3 创新点和限制性 | 第45-47页 |
3.3.1 创新点 | 第46页 |
3.3.2 限制性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1-52页 |
文献综述 | 第52-61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中英文略缩词对照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