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工程背景 | 第8页 |
1.1.2 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3 目前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4.1 膨胀剂及碎砖含量对于再生混凝土抗压性能研究 | 第14页 |
1.4.2 碎砖参量对钢管再生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的影响 | 第14页 |
1.4.3 膨胀剂参量对钢管再生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的影响 | 第14-15页 |
1.4.4 使用ANSYS模拟推出试验 | 第15-16页 |
2 膨胀剂及碎砖含量对于再生混凝土抗压性能研究 | 第16-23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再生混凝土试件制备 | 第16-18页 |
2.2.1 材料准备 | 第16-17页 |
2.2.2 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 第17-18页 |
2.3 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 第18-22页 |
2.3.1 立方体抗压强度 | 第18-20页 |
2.3.2 轴心抗压强度 | 第20-21页 |
2.3.3 弹性模量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钢管再生混凝土粘结滑移的试验研究 | 第23-42页 |
3.1 引言 | 第23页 |
3.2 钢管混凝土粘结滑移理论分析 | 第23-25页 |
3.2.1 钢管混凝土粘结滑移作用分析 | 第23页 |
3.2.2 钢管混凝土粘结应力分布 | 第23页 |
3.2.3 影响钢管混凝土粘结强度的因素 | 第23-25页 |
3.2.4 钢管再生混凝土粘结强度计算公式 | 第25页 |
3.3 试验方案 | 第25-28页 |
3.3.1 方案设计 | 第25-26页 |
3.3.2 试件制作 | 第26-27页 |
3.3.3 材料性质 | 第27页 |
3.3.4 测量方案 | 第27-28页 |
3.3.5 加载方案 | 第28页 |
3.4 试验过程描述 | 第28-29页 |
3.5 推出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 第29-39页 |
3.5.1 第一组试验结果 | 第29-31页 |
3.5.2 第一组试验结果分析 | 第31-34页 |
3.5.3 第二组试验结果 | 第34-35页 |
3.5.4 第二组试验结果分析 | 第35-39页 |
3.6 对得到的P-S曲线模型的一些思考 | 第39-4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4 ANSYS数值模拟 | 第42-56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ANSYS基本理论 | 第42-47页 |
4.2.1 有限元法介绍 | 第42页 |
4.2.2 单元类型 | 第42-44页 |
4.2.3 ANSYS中的材料 | 第44-45页 |
4.2.4 钢管内壁与再生混凝土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45-47页 |
4.3 推出模型简介 | 第47-48页 |
4.3.1 网络划分 | 第47页 |
4.3.2 边界条件、载荷设置 | 第47-48页 |
4.3.3 接触模型 | 第48页 |
4.3.4 非线性方程求解 | 第48页 |
4.4 ANSYS计算结果分析 | 第48-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5.1 结论 | 第56-57页 |
5.2 展望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