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氨酸碳点的合成及其在细胞和细菌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中文摘要 | 第4-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19页 |
1.1 前言 | 第15-16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1.2.1 碳点 | 第16页 |
1.2.2 碳点的荧光性能 | 第16页 |
1.2.3 碳点在细胞成像中的研究应用 | 第16-17页 |
1.2.4 碳点在细菌成像中的研究应用 | 第17-19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9-24页 |
2.1 材料 | 第19-21页 |
2.1.1 主要材料和试剂 | 第19-20页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0页 |
2.1.3 试剂配制 | 第20-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24页 |
2.2.1 色氨酸碳点的制备与表征 | 第21-22页 |
2.2.2 色氨酸碳点的体外细胞毒性评价 | 第22页 |
2.2.3 色氨酸碳点标记不同细胞的生物成像观察 | 第22-23页 |
2.2.4 色氨酸碳点标记不同细菌的生物成像观察 | 第23页 |
2.2.5 统计学分析 | 第23-24页 |
第3章 实验结果 | 第24-33页 |
3.1 色氨酸碳点的性能表征 | 第24-26页 |
3.1.1 色氨酸碳点的形态、粒径及分布 | 第24页 |
3.1.2 色氨酸碳点的荧光光谱结果 | 第24-25页 |
3.1.3 色氨酸碳点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 | 第25页 |
3.1.4 色氨酸碳点的傅立叶红外光谱结果 | 第25-26页 |
3.2 色氨酸碳点的细胞毒性评价结果 | 第26-27页 |
3.3 色氨酸碳点标记不同细胞的成像结果 | 第27-29页 |
3.4 色氨酸碳点标记不同细菌的成像结果 | 第29-33页 |
3.4.1 色氨酸碳点的最佳成像浓度和细菌浓度 | 第29-31页 |
3.4.2 细菌的成像结果 | 第31-32页 |
3.4.3 色氨酸碳点鉴别细菌 | 第32-33页 |
第4章 讨论 | 第33-36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