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呋喃酮并吡啶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新方法研究 | 第9-3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4页 |
1.1.1 铑催化的C(sp~2)-H活化反应研究进展 | 第9-13页 |
1.1.2 呋喃酮并吡啶酮类化合物的重要性 | 第13-14页 |
1.1.3 课题的提出 | 第14页 |
1.2 结果与讨论 | 第14-24页 |
1.2.1 反应条件筛选 | 第14-16页 |
1.2.2 底物普适性考察 | 第16-19页 |
1.2.3 反应机理推测 | 第19-24页 |
1.3 实验部分 | 第24-37页 |
1.3.1 测试仪器及使用条件 | 第24-25页 |
1.3.2 实验试剂 | 第25-26页 |
1.3.3 原料的制备 | 第26-28页 |
1.3.4 呋喃酮并吡啶酮类化合物的合成过程 | 第28页 |
1.3.5 产物结构及表征 | 第28-37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二章 2-氨基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新方法研究 | 第39-65页 |
2.1 研究背景 | 第39-45页 |
2.1.1 单质碘催化的有机反应研究进展 | 第39-41页 |
2.1.2 2-氨基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的重要性及其合成研究进展 | 第41-45页 |
2.1.3 课题的提出 | 第45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45-52页 |
2.2.1 反应条件筛选 | 第45-46页 |
2.2.2 底物普适性考察 | 第46-50页 |
2.2.3 反应机理推测 | 第50-52页 |
2.2.4 放大量实验 | 第52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52-63页 |
2.3.1 测试仪器及使用条件 | 第52-53页 |
2.3.2 实验试剂 | 第53-54页 |
2.3.3 2-氨基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的合成过程 | 第54页 |
2.3.4 产物结构及表征 | 第54-6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5页 |
附录 | 第75-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9-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