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光伏并网发电对电网影响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对电网产生影响的原因 | 第14页 |
1.2.3 电网接纳分布式光伏发电能力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对电网净负荷影响分析 | 第17-28页 |
2.1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特点 | 第17-20页 |
2.1.1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典型结构 | 第17-18页 |
2.1.2 分布式光伏系统并网对净负荷的影响 | 第18-20页 |
2.2 电网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接纳能力分析 | 第20-23页 |
2.2.1 光伏容量渗透率极限 | 第20-21页 |
2.2.2 光伏能量利用 | 第21-23页 |
2.3 改善电网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接纳能力措施的分析 | 第23-27页 |
2.3.1 降低最小允许负荷 | 第23-24页 |
2.3.2 负荷转移 | 第24-26页 |
2.3.3 储能技术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基于实时电价与用户响应的负荷转移机制 | 第28-48页 |
3.1 电力系统净负荷 | 第28-32页 |
3.1.1 光伏系统出力简化模型 | 第28-30页 |
3.1.2 负荷分类模型 | 第30-32页 |
3.2 计及光伏系统出力的实时电价模型 | 第32-35页 |
3.3 用户响应模型 | 第35-38页 |
3.3.1 电价弹性 | 第35-36页 |
3.3.2 基于泊松分布的随机抽样 | 第36-38页 |
3.4 基于实时电价与用户响应的负荷转移模型 | 第38-39页 |
3.5 算例分析 | 第39-47页 |
3.5.1 负荷转移模型有效性检验 | 第39-43页 |
3.5.2 负荷转移机制效果评价 | 第43-46页 |
3.5.3 负荷转移机制局限性分析 | 第46-4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基于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模式的储能机制 | 第48-69页 |
4.1 家用汽车行驶特性模型 | 第48-53页 |
4.1.1 离家时间与到家时间分布 | 第48-51页 |
4.1.2 到家时刻SOC分布 | 第51-53页 |
4.1.3 电动汽车行驶特性分析 | 第53页 |
4.2 无序充电模式分析 | 第53-56页 |
4.3 有序充放电模式分析 | 第56-61页 |
4.3.1 有序充放电策略分析 | 第56-57页 |
4.3.2 有序充放电目标分析 | 第57页 |
4.3.3 有序充放电流程设计 | 第57-61页 |
4.4 算例分析 | 第61-68页 |
4.4.1 有序充放电模型有效性检验 | 第61-62页 |
4.4.2 有序充放电机制效果评价 | 第62-64页 |
4.4.3 有序充放电机制局限性分析 | 第64-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作者简介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