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各种发电论文--太阳能发电论文

提高电网接纳分布式光伏发电能力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1 光伏并网发电对电网影响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2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对电网产生影响的原因第14页
        1.2.3 电网接纳分布式光伏发电能力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2章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对电网净负荷影响分析第17-28页
    2.1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特点第17-20页
        2.1.1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典型结构第17-18页
        2.1.2 分布式光伏系统并网对净负荷的影响第18-20页
    2.2 电网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接纳能力分析第20-23页
        2.2.1 光伏容量渗透率极限第20-21页
        2.2.2 光伏能量利用第21-23页
    2.3 改善电网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接纳能力措施的分析第23-27页
        2.3.1 降低最小允许负荷第23-24页
        2.3.2 负荷转移第24-26页
        2.3.3 储能技术第26-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基于实时电价与用户响应的负荷转移机制第28-48页
    3.1 电力系统净负荷第28-32页
        3.1.1 光伏系统出力简化模型第28-30页
        3.1.2 负荷分类模型第30-32页
    3.2 计及光伏系统出力的实时电价模型第32-35页
    3.3 用户响应模型第35-38页
        3.3.1 电价弹性第35-36页
        3.3.2 基于泊松分布的随机抽样第36-38页
    3.4 基于实时电价与用户响应的负荷转移模型第38-39页
    3.5 算例分析第39-47页
        3.5.1 负荷转移模型有效性检验第39-43页
        3.5.2 负荷转移机制效果评价第43-46页
        3.5.3 负荷转移机制局限性分析第46-47页
    3.6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基于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模式的储能机制第48-69页
    4.1 家用汽车行驶特性模型第48-53页
        4.1.1 离家时间与到家时间分布第48-51页
        4.1.2 到家时刻SOC分布第51-53页
        4.1.3 电动汽车行驶特性分析第53页
    4.2 无序充电模式分析第53-56页
    4.3 有序充放电模式分析第56-61页
        4.3.1 有序充放电策略分析第56-57页
        4.3.2 有序充放电目标分析第57页
        4.3.3 有序充放电流程设计第57-61页
    4.4 算例分析第61-68页
        4.4.1 有序充放电模型有效性检验第61-62页
        4.4.2 有序充放电机制效果评价第62-64页
        4.4.3 有序充放电机制局限性分析第64-68页
    4.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结论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作者简介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分布式光伏并网系统参与电压无功调节的控制策略研究
下一篇:风力发电机齿轮箱振动信号特征提取及故障诊断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