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传承下的苗族传统符号在餐饮空间中的设计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一、绪论 | 第9-14页 |
| (一)课题研究背景 | 第9页 |
| (二)课题的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 (三)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理论意义 | 第10页 |
| 2.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国外研究状态 | 第11-12页 |
| 2.国内研究状态 | 第12页 |
| (五)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1.文献查阅法 | 第12-13页 |
| 2.调查研究法 | 第13页 |
| 3.图例法 | 第13页 |
| 4.田野考察法 | 第13页 |
| (六)研究创新点 | 第13-14页 |
| 1.研究视角创新 | 第13页 |
| 2.研究方法创新 | 第13-14页 |
| 二、课题相关概念理论研究 | 第14-26页 |
| (一)文脉传承的相关概念概述 | 第14-15页 |
| 1.文脉的概念及内涵 | 第14页 |
| 2.文脉传承的内容及方法 | 第14-15页 |
| (二)苗族传统文化概述 | 第15-16页 |
| 1.传统文化概述 | 第15页 |
| 2.苗族传统文化的特色 | 第15-16页 |
| (三)符号学理论的发展及概念解析 | 第16-18页 |
| 1.符号学发展 | 第16-17页 |
| 2.符号学概念解析 | 第17-18页 |
| (四)苗族传统符号的归纳概述 | 第18-26页 |
| 1.苗族传统建筑符号 | 第18-22页 |
| 2.苗族传统服饰符号 | 第22-24页 |
| 3.苗族传统陈设符号 | 第24-26页 |
| 三、苗族传统符号的美学分析 | 第26-31页 |
| (一)苗族传统符号的外在形式美 | 第26-27页 |
| 1.均衡统一、灵活生动的美学理念 | 第26-27页 |
| 2.对比谐调、夸张变形的美学韵律 | 第27页 |
| (二)苗族传统符号的内在意蕴美 | 第27-29页 |
| 1.“和谐统一”的人文理念 | 第27-28页 |
| 2.“因地制宜”的生态原则 | 第28页 |
| 3.“趋吉辟邪”的宗教信仰 | 第28-29页 |
| (三)相关案例分析 | 第29-31页 |
| 四、苗族传统符号与餐饮空间设计的关系研究 | 第31-33页 |
| (一)符号学与餐饮空间设计的关系研究 | 第31-32页 |
| (二)文脉理念下苗族传统符号与餐饮空间的设计原则 | 第32-33页 |
| 五、苗族传统符号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第33-41页 |
| (一)应用可行性分析 | 第33-35页 |
| (二)应用意义 | 第35页 |
| (三)应用手法 | 第35-37页 |
| 1.直接引用法 | 第35-36页 |
| 2.变形归纳法 | 第36-37页 |
| 3.符号重组法 | 第37页 |
| 4.抽象处理法 | 第37页 |
| (四)创新性 | 第37-41页 |
| 1.建筑形制的延续更新 | 第37-38页 |
| 2.民族图案的提炼重构 | 第38页 |
| 3.色彩搭配的创新应用 | 第38-39页 |
| 4.传统材料的现代演绎 | 第39-40页 |
| 5.陈设艺术的组合运用 | 第40-41页 |
| 六、设计方案与分析 | 第41-51页 |
| (一)设计背景 | 第41-42页 |
| (二)设计理念 | 第42-43页 |
| (三)设计效果与设计说明 | 第43-51页 |
| 1.平面功能布置图 | 第43-44页 |
| 2.材料选择 | 第44-45页 |
| 3.灯光设计 | 第45页 |
| 4.方案展示 | 第45-51页 |
| 结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