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4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1.2.1 农业面源污染的定义 | 第14-15页 |
1.2.2 环境库兹涅兹曲线(EKC) | 第15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1.3.1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产生 | 第15-16页 |
1.3.2 农业面源污染定量化研究 | 第16-17页 |
1.3.3 农业面源污染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 第17-18页 |
1.3.4 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影响因素研究 | 第18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1 清单分析法 | 第18-19页 |
1.4.2 等标污染负荷法 | 第19页 |
1.4.3 统计分析方法 | 第19页 |
1.4.4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 | 第19页 |
1.4.5 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法 | 第19页 |
1.5 数据来源 | 第19-20页 |
1.6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7 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1.8 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及农业面源污染核算 | 第24-38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4-26页 |
2.1.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4-25页 |
2.1.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5-26页 |
2.2 农业发展概况 | 第26-31页 |
2.2.1 农业总产值概况 | 第26-27页 |
2.2.2 农业各部门产值 | 第27-28页 |
2.2.3 种植业生产概况 | 第28-29页 |
2.2.4 畜牧业生产概况 | 第29-30页 |
2.2.5 农业生产条件概况 | 第30-31页 |
2.3 农业面源污染核算 | 第31-37页 |
2.3.1 确定污染源类型 | 第31页 |
2.3.2 识别污染单元 | 第31-32页 |
2.3.3 搜集污染单元的产排污系数 | 第32-36页 |
2.3.4 污染排放量计算 | 第36-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农业面源污染时空特征分析 | 第38-70页 |
3.1 农业面源污染时间序列变化研究 | 第38-42页 |
3.1.1 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时序变化特征 | 第38-40页 |
3.1.2 农业面源污染等标污染负荷时序变化特征 | 第40-42页 |
3.2 农业面源污染空间分布特征 | 第42-52页 |
3.2.1 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空间分布特征 | 第42-45页 |
3.2.2 农业面源污染等标污染负荷空间分布特征 | 第45-52页 |
3.3 农业面源污染空间相关性 | 第52-66页 |
3.3.1 农业面源污染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53-56页 |
3.3.2 农业面源污染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56-6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6-70页 |
第4章 农业面源污染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 第70-86页 |
4.1 农业面源污染EKC理论分析 | 第70页 |
4.2 模型的构建 | 第70-71页 |
4.3 模型的检验 | 第71-79页 |
4.3.1 农业面源等标污染负荷总量的EKC模型检验 | 第72-73页 |
4.3.2 农业面源各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的EKC模型检验 | 第73-76页 |
4.3.3 农业面源各污染源等标污染负荷的EKC模型检验 | 第76-79页 |
4.4 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 第79-83页 |
4.4.1 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影响因素理论分析及模型构建 | 第80-81页 |
4.4.2 模型检验结果分析 | 第81-8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3-86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86-92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86-88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88-89页 |
5.3 未来展望 | 第89-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8页 |
致谢 | 第98-100页 |
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