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结构理论、计算论文--结构力学论文--结构动力学论文

上下分体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地震响应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1页
        1.2.1 地下结构地震响应特点第13-14页
        1.2.2 地下结构抗震研究方法第14-16页
        1.2.3 动力人工边界研究第16-17页
        1.2.4 预制装配式结构接头力学性能研究第17-18页
        1.2.5 浅埋矩形断面地下结构地震响应研究第18-20页
        1.2.6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第20-21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1-23页
第二章 地下综合管廊地震动力响应分析基础第23-32页
    2.1 引言第23页
    2.2 动力有限元计算基本理论第23-25页
        2.2.1 动力平衡方程第23页
        2.2.2 动力平衡方程的求解方法第23-24页
        2.2.3 地层本构第24-25页
    2.3 动力边界第25-28页
        2.3.1 粘弹性边界第25-27页
        2.3.2 自由场边界第27-28页
    2.4 力学阻尼第28-29页
    2.5 地震动输入第29-31页
        2.5.1 地震波的选取第29页
        2.5.2 地震波的调整第29-31页
    2.6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上下分体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横向地震响应分析第32-67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依托工程概述第32-33页
        3.2.1 工程概况第32-33页
        3.2.2 工程地质概况第33页
    3.3 数值模型的建立第33-38页
        3.3.1 基本假定第34-35页
        3.3.2 计算参数第35页
        3.3.3 上下分体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三维模型第35-37页
        3.3.4 边界条件第37页
        3.3.5 地震波的选取与输入第37-38页
        3.3.6 计算监测点第38页
    3.4 回填土质量对预制管廊地震响应的影响第38-45页
        3.4.1 位移响应分析第39-41页
        3.4.2 结构应力响应分析第41-43页
        3.4.3 接头应力响应分析第43-45页
    3.5 双向地震动对预制管廊地震响应的影响第45-50页
        3.5.1 位移响应分析第45-46页
        3.5.2 结构应力响应分析第46-48页
        3.5.3 接头应力响应分析第48-50页
    3.6 地震波频谱特征对预制管廊地震响应的影响第50-56页
        3.6.1 加速度响应分析第51-52页
        3.6.2 位移响应分析第52-53页
        3.6.3 结构应力响应分析第53页
        3.6.4 接头应力响应分析第53-55页
        3.6.5 分析讨论第55-56页
    3.7 顶板埋深对预制管廊地震响应的影响第56-60页
        3.7.1 位移响应分析第56-58页
        3.7.2 结构应力响应分析第58-59页
        3.7.3 接头应力响应分析第59-60页
    3.8 横向接头位置变化对预制管廊接头地震响应的影响第60-65页
        3.8.1 接头应力响应分析(考虑静力初始应力状态)第61-62页
        3.8.2 接头应力响应分析(不考虑静力初始应力状态)第62-64页
        3.8.3 静力初始应力状态对横向接头地震响应的影响第64-65页
    3.9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四章 基于反应位移法的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纵向地震响应分析第67-87页
    4.1 引言第67页
    4.2 预制管廊纵向分析简化模型的建立第67-73页
        4.2.1 预制管廊纵向接头的模拟及参数确定第67-71页
        4.2.2 预制管廊纵向分析简化模型的建立第71-73页
    4.3 基于反应位移法的预制管廊纵向地震响应分析第73-86页
        4.3.1 地基弹簧刚度的确定第73-74页
        4.3.2 地震强制位移的输入第74-76页
        4.3.3 计算参数第76-77页
        4.3.4 均质梁模型与带接头梁模型的纵向地震响应差异分析第77-80页
        4.3.5 接头刚度对管廊纵向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第80-83页
        4.3.6 不同设防烈度下预制管廊纵向地震响应分析第83-86页
    4.4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五章 行波效应下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纵向地震响应分析第87-108页
    5.1 引言第87页
    5.2 模型的建立第87-90页
        5.2.1 基本假定第87-88页
        5.2.2 计算参数第88页
        5.2.3 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纵向地震响应分析模型第88-89页
        5.2.4 地震波的选取与调整第89-90页
        5.2.5 计算监测点布置第90页
    5.3 非一致地震动输入方法第90-91页
    5.4 计算工况第91-92页
    5.5 行波激励与一致激励预制管廊纵向地震响应对比分析第92-104页
        5.5.1 El-Centro波S11工况与S21工况对比第92-98页
        5.5.2 天津波S12工况与S22工况对比第98-104页
    5.6 视波速对预制管廊纵向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第104-105页
        5.6.1 位移分析第104-105页
        5.6.2 结构内力分析第105页
    5.7 动力时程分析法与反应位移法的结果对比分析第105-106页
    5.8 本章小结第106-108页
结论与展望第108-110页
    结论第108-109页
    展望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5-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附件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高性能混凝土排水管道的结构及力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空间的室内设计研究--以路斯与赖特的作品比较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