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4-17页 |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4-15页 |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5-17页 |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7页 |
| 1.4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思路 | 第18-21页 |
| 1.5.1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1.5.2 技术路线 | 第19页 |
| 1.5.3 论文创新点 | 第19页 |
| 1.5.4 资料来源 | 第19-21页 |
|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研究对象的确定 | 第21-24页 |
| 2.1 小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内涵 | 第21-22页 |
| 2.1.1 小城市的内涵 | 第21-22页 |
| 2.1.2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内涵 | 第22页 |
| 2.2 研究对象的确定 | 第22-24页 |
| 第3章 理论基础与评价方法概述 | 第24-29页 |
| 3.1 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 3.1.1 区位理论 | 第24页 |
| 3.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4-25页 |
| 3.1.3 地租和地价理论 | 第25页 |
| 3.1.4 土地报酬递减理论 | 第25-26页 |
| 3.2 评价方法概述 | 第26-29页 |
| 3.2.1 物元可拓模型概述 | 第26页 |
| 3.2.2 物元可拓模型原理 | 第26-29页 |
| 第4章 吉林省东部山区小城市发展现状分析 | 第29-37页 |
| 4.1 各小城市基本概况 | 第29-32页 |
| 4.2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第32-35页 |
| 4.3 动态变化匹配分析 | 第35-37页 |
| 第5章 吉林省东部山区小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 | 第37-50页 |
| 5.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7-40页 |
| 5.1.1 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37-38页 |
| 5.1.2 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38-39页 |
| 5.1.3 评价指标的说明 | 第39-40页 |
| 5.2 评价指标权重值的确定 | 第40-43页 |
| 5.3 评价标准与评价等级 | 第43-44页 |
| 5.4 评价过程及结果 | 第44-47页 |
| 5.5 评价结果分析 | 第47-50页 |
| 5.5.1 总体分析 | 第47-48页 |
| 5.5.2 分因素指标分析 | 第48-50页 |
| 第6章 小城市建设用地利用中存在问题与政策建议 | 第50-53页 |
| 6.1 存在问题 | 第50-51页 |
| 6.2 政策建议 | 第51-53页 |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 7.1 研究结论 | 第53-54页 |
| 7.2 研究展望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