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导言 | 第10-15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5页 |
1.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2.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15-23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 第15-16页 |
1.自然界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 第15页 |
2.人类的活动要遵循自然规律 | 第15-16页 |
3.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 | 第16页 |
(二)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思想 | 第16-18页 |
1.毛泽东的生态思想 | 第16-17页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生态思想 | 第17-18页 |
(三)中国古代的生态思想 | 第18-23页 |
1.儒家“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 | 第19-20页 |
2.道家“道法自然”的生态思想 | 第20-22页 |
3.中国古代农书中的生态思想 | 第22-23页 |
二、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与成绩以及重要意义 | 第23-30页 |
(一)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 | 第23-25页 |
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 | 第23页 |
2.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 | 第23-24页 |
3.美丽乡村的提出 | 第24-25页 |
(二)河北省唐山市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 | 第25-27页 |
1.农村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 第25-26页 |
2.农业生产模式进一步优化 | 第26-27页 |
3.各级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 | 第27页 |
(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 第27-30页 |
1.生态文明建设是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 第28页 |
2.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体现 | 第28页 |
3.生态文明建设符合新农村农民的愿望和根本利益 | 第28-30页 |
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 | 第30-39页 |
(一)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形势依然严峻 | 第30-33页 |
1.农业生产产生的环境污染 | 第30-31页 |
2.农村工业发展造成的污染 | 第31-32页 |
3.农村生活造成的污染 | 第32页 |
4.资源浪费现象依然存在 | 第32-33页 |
(二)农村环保资金未能形成合力 | 第33-35页 |
1.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 第33页 |
2.企业环保资金投入少 | 第33-34页 |
3.未能形成系统的环保资金链 | 第34-35页 |
(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35-36页 |
1.没有专门针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 第35页 |
2.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 | 第35-36页 |
(四)对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认识不足 | 第36-39页 |
1.固守传统农业生产观、经济发展观、基层政绩观 | 第36-37页 |
2.农民生态文明意识淡薄 | 第37页 |
3.生态村建设形式主义比较严重 | 第37-39页 |
四、河北省唐山市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进行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 第39-45页 |
(一)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保护生态平衡 | 第39-41页 |
1.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 第39-40页 |
2.重视发展乡镇生态工业 | 第40页 |
3.重视生态科技的应用与推广 | 第40-41页 |
(二)加大农村环保资金投入 | 第41-42页 |
1.加大政府财政投入 | 第41页 |
2.加大乡镇企业环保投入 | 第41页 |
3.拓宽投资渠道,多方面融集资金 | 第41-42页 |
(三)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有法可依 | 第42-43页 |
1.完善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体系 | 第42页 |
2.完善政府政绩考核机制 | 第42-43页 |
(四)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培养生态公民 | 第43-45页 |
1.加强生态教育 | 第43页 |
2.倡导生态化的生活方式 | 第43页 |
3.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强化农民的主体地位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