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 ·黄金资源概述 | 第11-12页 |
| ·氰化浸金 | 第12页 |
| ·非氰化浸金 | 第12-14页 |
| ·硫脲浸金 | 第12页 |
| ·硫代硫酸盐浸金 | 第12-13页 |
| ·硫氰酸盐浸金 | 第13页 |
| ·氯化浸金 | 第13页 |
| ·溴化浸金 | 第13-14页 |
| ·碘化浸金 | 第14页 |
| ·金的回收方法 | 第14-23页 |
| ·置换沉淀法 | 第14-19页 |
| ·萃取法 | 第19-21页 |
| ·吸附法 | 第21-23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案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应用柠檬酸三钠克服三价铁离子对铁粉置换硫脲金的负面影响 | 第25-33页 |
| ·前言 | 第25-26页 |
| ·实验部分 | 第26-27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26-27页 |
| ·实验方法 | 第2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2页 |
| ·置换反应的动力学 | 第27-28页 |
| ·Fe~(3+)的负面影响 | 第28-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应用氟化物克服三价铁离子对铝粉置换硫脲金的负面影响 | 第33-47页 |
| ·前言 | 第33页 |
| ·实验部分 | 第33-34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33-34页 |
| ·实验方法 | 第3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4-44页 |
| ·Al- Fe~(3+)-Au(Tu)_2~+体系的反应机理 | 第34-35页 |
| ·温度对置换反应的影响 | 第35-36页 |
| ·搅拌速度对置换反应的影响 | 第36-37页 |
| ·脱氧和不脱氧对置换反应的影响 | 第37-38页 |
| ·Fe~(3+)对置换反应的影响 | 第38-39页 |
| ·F-消除 Fe~(3+)对金置换反应的负面影响 | 第39-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7页 |
| 第四章 应用 EDTA-二钠消除二价铜离子对铜粉置换硫代硫酸盐金的负面影响 | 第47-59页 |
| ·前言 | 第47-48页 |
| ·实验部分 | 第48-49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48页 |
| ·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8页 |
| ·Cu-Cu~(2+)-Au(S_2O_3)_2~(3-)体系的反应机理 | 第49-50页 |
| ·氨浓度对置换反应的影响 | 第50页 |
| ·pH 对置换反应的影响 | 第50-51页 |
| ·硫代硫酸盐浓度对置换反应的影响 | 第51-52页 |
| ·温度对置换反应的影响 | 第52-53页 |
| ·铜金质量比对置换反应的影响 | 第53页 |
| ·金浓度对置换反应的影响 | 第53-54页 |
| ·Cu~(2+)浓度对置换反应的影响 | 第54-56页 |
| ·离子强度的选择 | 第56-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应用 EDTA-二钠消除二价铜离子对铝粉置换硫代硫酸盐金的负面影响 | 第59-71页 |
| ·前言 | 第59页 |
| ·实验部分 | 第59-60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59-60页 |
| ·实验方法 | 第6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0-69页 |
| ·铝金质量比对金置换反应的影响 | 第60-61页 |
| ·pH 对置换反应的影响 | 第61-62页 |
| ·硫代硫酸盐浓度对置换反应的影响 | 第62-63页 |
| ·氨浓度对置换反应的影响 | 第63-64页 |
| ·金浓度对置换反应的影响 | 第64-65页 |
| ·温度对置换反应的影响 | 第65页 |
| ·Cu~(2+)浓度对置换反应的影响 | 第65-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 结论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