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3页 |
第一节 选题来源和意义 | 第8-10页 |
一、选题来源 | 第8-9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0-11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1页 |
第三节 论文的研究特色与难点 | 第11-13页 |
一、论文的研究特色 | 第11页 |
二、论文的难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辨析及研究现状述评 | 第13-28页 |
第一节 “和平崛起”与“国家制度”的概念辨析 | 第13-16页 |
一、“崛起”的概念内涵 | 第13-14页 |
二、“和平崛起”的概念内涵 | 第14-15页 |
三、“国家制度”的概念内涵 | 第15-16页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 第16-28页 |
一、德意志第二帝国走向一战的原因述评 | 第16-22页 |
二、战后联邦德国和平崛起的原因述评 | 第22-26页 |
三、国家制度视角的补充作用分析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国家制度 | 第28-39页 |
第一节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国家制度概述 | 第28-31页 |
一、帝国的行政部门 | 第28-30页 |
二、帝国的立法部门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国家制度特征 | 第31-39页 |
一、权力集中的国家制度 | 第31-38页 |
二、失效的决策纠错机制 | 第38-39页 |
第四章 联邦德国的国家制度 | 第39-46页 |
第一节 联邦德国的国家制度概述 | 第39-41页 |
一、联邦德国的行政部门 | 第39页 |
二、联邦德国的立法部门 | 第39-40页 |
三、联邦德国的司法部门 | 第40-41页 |
第二节 联邦德国的国家制度特征 | 第41-46页 |
一、权力分散的国家制度 | 第41-44页 |
二、有效的决策纠错机制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德意志第二帝国与联邦德国国家制度差异及原因 | 第46-54页 |
第一节 德意志第二帝国与联邦德国的国家制度差异 | 第46-50页 |
一、国家各部门的的权力差异 | 第46-49页 |
二、政策制定机制的差异 | 第49-50页 |
第二节 国家制度差异的原因分析 | 第50-54页 |
一、历史原因 | 第50页 |
二、政治原因 | 第50-51页 |
三、经济原因 | 第51-52页 |
四、外部原因 | 第52-54页 |
第六章 德意志第二帝国与联邦德国的国家制度差异对崛起战略的影响 | 第54-69页 |
第一节 集权模式的国家制度对德意志第二帝国崛起战略的影响 | 第54-61页 |
一、“世界政策”是威廉二世个人集权的产物 | 第55-58页 |
二、“世界政策”的三次更正机遇 | 第58-60页 |
三、“七月危机”与一战的爆发 | 第60-61页 |
第二节 分权模式的国家制度对联邦德国崛起战略的影响 | 第61-69页 |
一、“新东方政策”是分权制衡制度的产物 | 第62-65页 |
二、“新东方政策”面临的两次考验 | 第65-67页 |
三、对国家武装力量使用的限制与和平崛起 | 第67-69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