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2-13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2.1 节能目标分解研究 | 第15-16页 |
2.1.1 碳减排目标的分解研究 | 第15-16页 |
2.1.2 节能目标的分解研究 | 第16页 |
2.2 建筑业能耗研究 | 第16-17页 |
2.2.1 建筑业消耗能源的环节 | 第16-17页 |
2.2.2 建筑施工能耗测算 | 第17页 |
2.3 建筑施工节能研究 | 第17-18页 |
2.4 借鉴与启示 | 第18-19页 |
3 结合建筑业节能的住宅产业化施工技术体系分析 | 第19-31页 |
3.1 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 第19-25页 |
3.1.1 住宅产业化内涵 | 第19-20页 |
3.1.2 国外住宅产业化发展 | 第20-22页 |
3.1.3 国内住宅产业化发展 | 第22-25页 |
3.2 住宅产业化施工技术体系 | 第25-29页 |
3.2.1 装配式住宅体系 | 第25-26页 |
3.2.2 SI住宅体系 | 第26-29页 |
3.3 住宅产业化施工技术体系的节能优势 | 第29页 |
3.4 住宅产业化施工技术体系的发展制约因素 | 第29-31页 |
4 区域建筑业节能目标分解 | 第31-44页 |
4.1 分解对象与分解原则 | 第31-34页 |
4.1.1 分解对象 | 第31页 |
4.1.2 分解原则 | 第31-34页 |
4.2 数据与模型 | 第34-36页 |
4.2.1 目标设置与数据来源 | 第34-35页 |
4.2.2 能耗计算 | 第35页 |
4.2.3 综合指数的确定 | 第35-36页 |
4.3 构建华东地区建筑业节能目标分配模型 | 第36-37页 |
4.4 模型计算与结果分析 | 第37-44页 |
4.4.1 预测2015年建筑业增加值 | 第37-40页 |
4.4.2 目标分解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 第40-44页 |
5 工业化施工节能效益的实例分析 | 第44-59页 |
5.1 两种施工方式的能耗测算 | 第44-47页 |
5.1.1 传统施工能耗测算 | 第44-45页 |
5.1.2 工业化施工能耗测算 | 第45-47页 |
5.2 工业化施工对实现节能目标的贡献 | 第47-49页 |
5.3 工业化施工的间接节能效益 | 第49-54页 |
5.3.1 传统施工的水耗、人工消耗和产生垃圾量测算 | 第49-51页 |
5.3.2 工业化施工的水耗、人工消耗和产生垃圾量测算 | 第51-52页 |
5.3.3 总量统计 | 第52-53页 |
5.3.4 应用工业化施工的间接效益估算 | 第53-54页 |
5.4 建筑业节能目标的实现策略 | 第54-59页 |
5.4.1 建立标准化体系 | 第54页 |
5.4.2 建立完整的产业链 | 第54-57页 |
5.4.3 发展住宅产业集团 | 第57页 |
5.4.4 建立建筑业碳交易机制 | 第57页 |
5.4.5 加强住宅产业化的市场宣传与推广 | 第57-5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9-62页 |
6.1 结论 | 第59-60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0-62页 |
6.2.1 研究不足 | 第60页 |
6.2.2 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表 | 第65-71页 |
作者简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