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光合细菌对Cu2+及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10-21页
    1.1 重金属污染概述第10-12页
        1.1.1 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第10-11页
        1.1.2 重金属污染的特点第11页
        1.1.3 重金属污染的处理现状第11-12页
    1.2 染料废水概述第12-14页
        1.2.1 染料废水的来源第13页
        1.2.2 染料废水的特点第13页
        1.2.3 染料废水的处理现状第13-14页
    1.3 影响生物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因素第14-17页
        1.3.1 pH值第14-15页
        1.3.2 吸附温度第15-16页
        1.3.3 吸附时间第16页
        1.3.4 吸附剂添加量第16-17页
        1.3.5 初始浓度第17页
    1.4 吸附平衡模型第17-18页
    1.5 光合细菌处理废水机理的研究第18-19页
        1.5.1 光合细菌处理重金属废水机理第18-19页
        1.5.2 光合细菌处理染料废水机理第19页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9-21页
2. 光合细菌的分离纯化及生理生化研究第21-31页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1-24页
        2.1.1 实验仪器第21页
        2.1.2 实验试剂第21-22页
        2.1.3 实验材料第22-23页
        2.1.4 实验方法第23-24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24-30页
        2.2.1 菌种的富集第24-25页
        2.2.2 菌种的分离纯化第25-26页
        2.2.3 光合细菌活细胞吸收光谱测定第26页
        2.2.4 光合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第26-28页
        2.2.5 形态学鉴定第28-29页
        2.2.6 生理生化鉴定第29-30页
    2.3 本章小结第30-31页
3. 光合细菌对铜离子的吸附研究第31-42页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1-34页
        3.1.1 实验仪器第31页
        3.1.2 实验试剂第31-32页
        3.1.3 实验材料第32页
        3.1.4 分析方法第32-33页
        3.1.5 计算方法第33页
        3.1.6 实验方法第33-34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34-40页
        3.2.1 最佳吸附剂的选择第34-35页
        3.2.2 溶液pH值的影响第35-36页
        3.2.3 重金属初始浓度的影响第36-37页
        3.2.4 吸附时间的影响第37-38页
        3.2.5 温度的影响第38-39页
        3.2.6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第39-40页
        3.2.7 电镜分析第40页
    3.3 本章小结第40-42页
4. 光合细菌菌粉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研究第42-54页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2-46页
        4.1.1 实验仪器第42-43页
        4.1.2 实验试剂第43页
        4.1.3 实验材料第43页
        4.1.4 计算方法第43-44页
        4.1.5 实验方法第44-46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46-53页
        4.2.1 菌粉添加量的影响第46-47页
        4.2.2 不同吸附时间的影响第47页
        4.2.3 不同染料浓度的影响第47-48页
        4.2.4 pH的影响第48-49页
        4.2.5 吸附等温线第49-51页
        4.2.6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第51-53页
        4.2.7 电镜分析第53页
    4.3 本章小结第53-54页
5. 光合细菌菌悬液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研究第54-62页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4-55页
        5.1.1 实验仪器第54页
        5.1.2 实验试剂第54页
        5.1.3 实验材料第54页
        5.1.4 实验方法第54-55页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5-61页
        5.2.1 对亚甲基蓝的短时间吸附研究第55-56页
        5.2.2 对亚甲基蓝的长时间吸附研究第56-58页
        5.2.3 对不同浓度亚甲基蓝的吸附研究第58-59页
        5.2.4 不同接种量对亚甲基蓝吸附的研究第59-60页
        5.2.5 pH值对亚甲基蓝吸附的研究第60-61页
    5.3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结论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作者简介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组分反应合成螺吲哚杂环化合物
下一篇:新型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对废水中Cu(Ⅱ)吸附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