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创新性工作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5-31页 |
一 带科绦虫主要虫种功能基因研究进展 | 第15-30页 |
1 猪带绦虫 | 第15-23页 |
2 细粒棘球绦虫 | 第23-26页 |
3 多房棘球绦虫 | 第26-27页 |
4 多头带绦虫 | 第27-28页 |
5 牛带绦虫及亚洲带绦虫 | 第28-29页 |
6 其他带科绦虫 | 第29-30页 |
7 展望 | 第30页 |
二、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30-31页 |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 第31-117页 |
第一章 豆状带绦虫生物学研究 | 第31-38页 |
摘要 | 第31页 |
引言 | 第3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2 结果 | 第32-36页 |
3 讨论 | 第36-38页 |
第二章 豆状带绦虫转录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 第38-47页 |
摘要 | 第38页 |
引言 | 第38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8-40页 |
2 结果 | 第40-46页 |
3 讨论 | 第46-47页 |
第三章 豆状带绦虫及其他42种扁形动物(吸虫与绦虫)线粒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 第47-57页 |
摘要 | 第47页 |
引言 | 第47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7-48页 |
2 结果 | 第48-55页 |
3 讨论 | 第55-57页 |
第四章 豆状带绦虫Tp-UBC2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及重组表达蛋白的功能研究 | 第57-84页 |
摘要 | 第57页 |
引言 | 第57-58页 |
1 材料与试剂 | 第58-61页 |
2 方法 | 第61-72页 |
3 结果 | 第72-82页 |
4 讨论 | 第82-84页 |
第五章 豆状带绦虫Tp1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重组抗原Dot-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 | 第84-98页 |
摘要 | 第84页 |
引言 | 第84页 |
1 材料与试剂 | 第84页 |
2 方法 | 第84-88页 |
3 结果 | 第88-96页 |
4 讨论 | 第96-98页 |
第六章 豆状带绦虫Tp-dUTPase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重组抗原Dot-ELISA方法的建立 | 第98-109页 |
摘要 | 第98页 |
引言 | 第98页 |
1 材料与试剂 | 第98页 |
2 方法 | 第98-100页 |
3 结果 | 第100-108页 |
4 讨论 | 第108-109页 |
第七章 豆状带绦虫Tp-TSP2基因序列分析及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109-117页 |
摘要 | 第109页 |
引言 | 第109页 |
1 材料与试剂 | 第109页 |
2 方法 | 第109-110页 |
3 结果 | 第110-115页 |
4 讨论 | 第115-117页 |
第三部分 结论 | 第117-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32页 |
致谢 | 第132-13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