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国际法论文--国际经济法论文--国际商法(国际贸易法)论文

CISG中预期违约制度在国际贸易实践中的问题探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预期违约制度的理论基础及其研究必要性第9-13页
    1.1 预期违约制度确立的背景及理论基础第9-10页
    1.2 国际贸易中预期违约制度研究的必要性第10-13页
        1.2.1 形势需要第10页
        1.2.2 实践需要第10-12页
        1.2.3 理论需要第12-13页
2 《公约》中预期违约制度的问题探究第13-20页
    2.1 预期非根本违约与预期根本违约的判定存在难题第13-16页
        2.1.1 预期非根本违约的判定第13-14页
        2.1.2 预期根本违约的判定第14-15页
        2.1.3 预期违约发生的时间认定第15页
        2.1.4 预期违约的判定是否受正当理由的免责事由影响第15-16页
    2.2 预期违约中非违约方救济选择权行使存在难题第16-18页
    2.3 非违约方中止履行义务与违约方不履行义务联系不明确第18页
    2.4 担保请求权的规定不完善第18-20页
3 英美法、大陆法与我国《合同法》中相关制度的考察借鉴第20-28页
    3.1 英美法中的预期违约制度分析——以《美国统一商法典》为例第20-22页
        3.1.1 预期违约的判定标准第20-21页
        3.1.2 预期违约的救济措施第21页
        3.1.3 中止履行权的规定第21-22页
        3.1.4 担保请求权的规定第22页
    3.2 大陆法中的不安抗辩规则分析第22-24页
        3.2.1 《德国民法典》中的不安抗辩权制度第23页
        3.2.2 《法国民法典》中的不安抗辩权制度第23-24页
    3.3 我国《合同法》中的预期违约制度分析第24-26页
        3.3.1 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规则的判定标准第24-25页
        3.3.2 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规则的救济措施第25页
        3.3.3 中止履行权的行使第25页
        3.3.4 担保请求权的规定第25-26页
    3.4 总结第26-28页
4 完善《公约》预期违约制度的思考第28-35页
    4.1 明确预期违约判定条件与“理性人标准”第28-29页
    4.2 完善预期违约的损害赔偿规则与减少损失原则第29-31页
    4.3 预期非根本违约中增加违约与责任的“等比例原则”第31-32页
    4.4 明确担保请求权的时间界限和不能提供充分保证的后果第32-35页
5 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规避预期违约制度瑕疵的建议第35-41页
    5.1 谨慎判断与证据收集第35-36页
    5.2 审慎选择预期损害赔偿或实际履行第36-38页
    5.3 在合同中通过当事人约定弥补《公约》不足第38-39页
    5.4 审慎言行以避免自身预期违约第39-41页
6 结束语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作者简历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跨国代孕中亲子关系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论GATS审慎例外原则--以阿根廷金融服务案为引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