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1937年河南省小学教育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论 | 第10-14页 |
| 一、选题意义 | 第10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三、研究方法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3-14页 |
| 一、河南省小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 第14-19页 |
| (一)社会环境 | 第14-15页 |
| (二)“教育救国”思潮的影响 | 第15-17页 |
| (三)传统教育的没落 | 第17-19页 |
| 二、1927—1937 年河南省小学教育概况 | 第19-40页 |
| (一)小学教育的政策方针 | 第19-24页 |
| 1.确定教育宗旨 | 第19-20页 |
| 2.推行新学制 | 第20-22页 |
| 3.建立教育行政组织机构 | 第22-24页 |
| (二)小学教育发展概况 | 第24-40页 |
| 1.学校概况 | 第24-30页 |
| 2.学校行政组织 | 第30-32页 |
| 3.课程设置 | 第32-36页 |
| 4.教学方法 | 第36-39页 |
| 5.成绩考查 | 第39-40页 |
| 三、1927—1937 年的河南省小学教师 | 第40-51页 |
| (一)教师的培养与检定 | 第40-44页 |
| 1.师资来源 | 第40-41页 |
| 2.教师的培养 | 第41-43页 |
| 3.教师检定 | 第43-44页 |
| (二)教师待遇 | 第44-47页 |
| (三)师生关系 | 第47-51页 |
| 四、河南省小学教育经费 | 第51-59页 |
| (一)河南省教育经费独立历程 | 第51-53页 |
| (二)河南省教育经费的收入与开支 | 第53-59页 |
| 1.省级教育经费收支 | 第53-55页 |
| 2.县级教育经费收支 | 第55-59页 |
| 五、河南省小学教育的特点 | 第59-74页 |
| (一)地区发展不平衡 | 第59-64页 |
| (二)发展道路的曲折性 | 第64-71页 |
| 1.动荡不安的社会 | 第64-67页 |
| 2.教职员待遇低微,素质良莠不齐 | 第67-69页 |
| 3.教材脱离实际 | 第69-71页 |
| (三)呈现明显的过渡性 | 第71-74页 |
| 结语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 个人简历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