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8-14页 |
第一章 创业初期的法律监管与博弈风险(1999-2007) | 第14-23页 |
第一节 整体创业融资制度环境回顾 | 第14-16页 |
一、严苛且不公平的准入监管 | 第14-15页 |
二、企业融资面临许多法律障碍 | 第15页 |
三、规避法律监管的政企博弈 | 第15-16页 |
第二节 严密的外资监管及VIE架构 | 第16-19页 |
一、严密的外资监管 | 第16-18页 |
二、阿里巴巴的VIE架构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大量的风险融资及法律风险 | 第19-23页 |
一、套现压力及被收购风险 | 第19-20页 |
二、企业控制权的逐步丧失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壮大时期的法律风险与应对策略(2008-2012) | 第23-31页 |
第一节 VIE的“合法性”困扰及抉择 | 第23-25页 |
一、VIE的“合法性”困扰 | 第23-24页 |
二、服从中国政府监管权威 | 第24-25页 |
第二节 企业控制权的争夺策略 | 第25-28页 |
一、迎合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 | 第25-26页 |
二、向中国政府和中资靠拢 | 第26-28页 |
第三节 上市压力及“合伙人制度” | 第28-31页 |
一、资本市场的缺陷和压力 | 第28-29页 |
二、“合伙人制度”的灵感来源 | 第29-31页 |
第三章 美国上市前后的法律障碍与策略选择(2013-2015.4) | 第31-39页 |
第一节 “合伙人制度”及法律监管障碍 | 第31-33页 |
一、“合伙人制度”的依据及创新 | 第31-32页 |
二、“合伙人制度”在港交所遇阻 | 第32-33页 |
第二节 用政府关系缓解中美监管压力 | 第33-36页 |
一、中国境内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 | 第33-34页 |
二、用政治家影响美国监管部门 | 第34-36页 |
第三节 上市后的双重法律监管与危机 | 第36-39页 |
一、与中国工商总局的冲突及合作 | 第36-37页 |
二、政府关系导致的风险和危机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