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9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2 红外成像系统图像建模仿真性能评价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10-17页 |
1.2.1 红外成像系统的原理和组成简介 | 第10-11页 |
1.2.2 红外成像系统性能评估模型简介 | 第11-13页 |
1.2.3 红外成像系统图像建模仿真方法简介 | 第13-15页 |
1.2.4 基于人眼主观评价的红外成像系统图像建模仿真评价方法 | 第15-16页 |
1.2.5 红外成像系统图像建模仿真评价的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1.3 本课题的任务及论文结构安排 | 第17-19页 |
1.3.1 本课题的主要任务 | 第17页 |
1.3.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7-19页 |
第2章 红外成像系统图像建模仿真评价的设计与实现 | 第19-24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红外成像系统图像建模仿真评价的总体框架设计 | 第19-22页 |
2.2.1 基于图像相似度的图像建模仿真评价设计与实现 | 第20-21页 |
2.2.2 基于图像特征的图像建模仿真评价设计与实现 | 第21-22页 |
2.3 图像建模仿真评价程序设计与实现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基于人类视觉系统(HVS)的红外成像系统图像建模仿真研究与实现 | 第24-48页 |
3.1 引言 | 第24-25页 |
3.2 人类视觉系统(HVS)和图像相似度评价原理及构建方法 | 第25-38页 |
3.2.1 人类视觉系统(HVS)简介 | 第25-28页 |
3.2.2 基于像素误差信号的相似度评价理论 | 第28-29页 |
3.2.3 基于空域结构相似度(SSIM)的评价理论 | 第29-33页 |
3.2.4 基于小波域的加权结构相似度CWSSIM评价指标 | 第33-38页 |
3.3 基于人类视觉系统(HVS)的红外成像系统图像建模仿真评价实验 | 第38-47页 |
3.3.1 实拍简单场景的评价实验 | 第38-43页 |
3.3.2 实拍复杂场景的评价实验 | 第43-45页 |
3.3.3 不同仿真方法的横向比较评价实验 | 第45-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基于温差特征的红外成像系统图像建模仿真评价的研究与实现 | 第48-68页 |
4.1 引言 | 第48-49页 |
4.2 黑体辐射理论简介 | 第49页 |
4.3 红外图像识别研究 | 第49-53页 |
4.3.1 图像识别概述 | 第49-50页 |
4.3.2 图像特征与分析 | 第50-51页 |
4.3.3 红外图像的温差特征 | 第51-53页 |
4.4 图像分割的基本理论 | 第53-57页 |
4.4.1 基于阈值选取的图像分割方法 | 第54-55页 |
4.4.2 最大类间方差法图像分割 | 第55-57页 |
4.5 利用系统最小可分辨温差和目标背景温差求目标的探测概率 | 第57-60页 |
4.5.1 约翰逊准则 | 第57-58页 |
4.5.2 目标传递概率函数(TTPF) | 第58-59页 |
4.5.3 MRTD的计算和修正 | 第59-60页 |
4.6 基于温差特征的红外成像系统图像建模仿真评价实验 | 第60-67页 |
4.6.1 对大气传递函数仿真效果的评价实验 | 第61-65页 |
4.6.2 不同仿真方法的横向比较评价实验 | 第65-6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5章 基于纹理特征的红外成像系统图像建模仿真评价的研究与实现 | 第68-77页 |
5.1 引言 | 第68-69页 |
5.2 纹理分析在图像相似度评价中的应用 | 第69页 |
5.3 灰度共生矩阵 | 第69-72页 |
5.4 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红外成像系统图像建模仿真评价 | 第72-76页 |
5.4.1 目标探测系数 | 第72-73页 |
5.4.2 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红外成像系统图像建模仿真评价实验 | 第73-7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6.1 课题工作总结 | 第77页 |
6.2 评价模型比较 | 第77-78页 |
6.3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