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94.3A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低压轴封汽源改造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轴封系统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轴封系统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 转子热分析数值模拟 | 第11页 |
1.4 等效热降法 | 第11-12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2 机组设备概况 | 第13-19页 |
2.1 燃气轮机 | 第13-14页 |
2.2 汽轮机 | 第14-15页 |
2.3 余热锅炉 | 第15页 |
2.4 低压轴封系统 | 第15-17页 |
2.4.1 轴封原理 | 第15-16页 |
2.4.2 低压轴封流程 | 第16-17页 |
2.4.3 低压轴封运行 | 第17页 |
2.5 辅助蒸汽系统 | 第17-1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3 汽轮机转子热分析数值模拟 | 第19-29页 |
3.1 ANSYS软件概述 | 第19页 |
3.2 计算模型选取 | 第19-21页 |
3.2.1 汽轮机转子相关参数 | 第19-20页 |
3.2.2 汽轮机转子数值模拟思路 | 第20-21页 |
3.2.3 汽轮机转子数值模拟条件 | 第21页 |
3.3 低压轴封处转子有限元分析 | 第21-22页 |
3.3.1 建立二维面模型 | 第22页 |
3.3.2 二维模型网格划分 | 第22页 |
3.3.3 施加载荷条件 | 第22页 |
3.4 低压轴封处转子热分析求解 | 第22-27页 |
3.4.1 低压轴封处转子温度场情况 | 第23-25页 |
3.4.2 低压轴封处转子应力场情况 | 第25-2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4 低压轴封汽源改造方案 | 第29-35页 |
4.1 同类型机组布置状况 | 第29-31页 |
4.1.1 电站A设计状况 | 第29-30页 |
4.1.2 电站B设计状况 | 第30页 |
4.1.3 电站C设计状况 | 第30-31页 |
4.2 热力系统优化方案 | 第31-32页 |
4.2.1 加装轴封电加热器 | 第31页 |
4.2.2 轴封管道采用蒸汽加热器 | 第31-32页 |
4.2.3 再热冷段蒸汽管道抽汽 | 第32页 |
4.2.4 中压过热器出口管道抽汽 | 第32页 |
4.2.5 低压过热器出口管道抽汽 | 第32页 |
4.3 改造方案对比分析 | 第32-34页 |
4.4 技术改造方案确定 | 第3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5 机组经济性影响计算 | 第35-43页 |
5.1 等效热降法 | 第35-36页 |
5.1.1 概述 | 第35页 |
5.1.2 等效热降的条件 | 第35-36页 |
5.1.3 等效热降应用的准则 | 第36页 |
5.2 热效率计算关系式 | 第36-39页 |
5.2.1 燃气轮机的能量平衡关系 | 第37页 |
5.2.2 余热锅炉的能量平衡关系 | 第37-38页 |
5.2.3 汽轮机的能量平衡关系 | 第38-39页 |
5.3 机组效率影响计算 | 第39-40页 |
5.4 机组跳闸影响分析 | 第40-41页 |
5.5 机组效益影响计算 | 第4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3-45页 |
6.1 结论 | 第43页 |
6.2 展望 | 第43-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