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中地区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及油气预测--以中古8南井区为例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9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研究现状及问题 | 第12-14页 |
1.2.1 国内外碳酸盐岩储层研究 | 第12-13页 |
1.2.2 储层地震预测技术 | 第13-14页 |
1.2.3 地球物理难点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4 论文完成工作量及认识 | 第16-19页 |
1.4.1 论文完成工作量 | 第16-17页 |
1.4.2 取得的认识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9-29页 |
2.1 工区概况 | 第19-20页 |
2.2 区域地质背景 | 第20-21页 |
2.3 构造演化 | 第21-22页 |
2.4 地层划分 | 第22-25页 |
2.5 沉积演化及沉积相 | 第25-26页 |
2.5.1 沉积演化 | 第25页 |
2.5.2 鹰山组沉积特征 | 第25-26页 |
2.6 油气聚集条件 | 第26-29页 |
第三章 储层地质特征及地震响应特征 | 第29-47页 |
3.1 储层特征 | 第29-31页 |
3.1.1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29页 |
3.1.2 储集空间类型 | 第29-31页 |
3.2 储层岩溶特征 | 第31-35页 |
3.2.1 储层岩溶发育 | 第31-32页 |
3.2.2 储层岩溶作用 | 第32-33页 |
3.2.3 埋藏岩溶作用 | 第33页 |
3.2.4 断裂系统 | 第33-35页 |
3.3 储层地震响应特征 | 第35-37页 |
3.4 弹性参数分析 | 第37-40页 |
3.4.1 弹性参数计算 | 第37-38页 |
3.4.2 交汇分析 | 第38-40页 |
3.5 储层孔洞正演模拟 | 第40-47页 |
3.5.1 正演模拟思路 | 第40-41页 |
3.5.2 正演模拟内容 | 第41-47页 |
第四章 地震储层预测技术 | 第47-64页 |
4.1 地层与构造地震解释 | 第47-52页 |
4.1.1 地层解释 | 第47-49页 |
4.1.2 构造解释 | 第49-52页 |
4.2 地震属性技术 | 第52-54页 |
4.3 AVO技术 | 第54-59页 |
4.3.1 AVO模型正演 | 第55-57页 |
4.3.2 AVO分析 | 第57-59页 |
4.4 地震弹性反演技术 | 第59-63页 |
4.5 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储层综合预测评价 | 第64-73页 |
5.1 目的储层分析 | 第64-67页 |
5.2 研究区储层综合预测及评价 | 第67-73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80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