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5页 |
1.1 玉米生产概况 | 第8页 |
1.2 倒伏类型与影响因素 | 第8-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5-18页 |
2.1 课题来源 | 第15页 |
2.2 试验地点与试验材料 | 第15页 |
2.3 田间试验设计 | 第15-16页 |
2.4 调查内容与方法 | 第16-17页 |
2.5 数据分析 | 第17-18页 |
第三章 试验结果 | 第18-37页 |
3.1 不同玉米抗倒伏性玉米品种株高、穗位高与穗位高系数的差异 | 第18-20页 |
3.2 不同抗倒伏性玉米品种茎秆特性的差异 | 第20-29页 |
3.3 不同抗倒伏玉米品种茎秆生理特性之间的差异 | 第29-30页 |
3.4 不同抗倒伏玉米品种根系特性与差异 | 第30-31页 |
3.5 不同抗倒伏性玉米品种群体光合特性与冠层指数的差异 | 第31-35页 |
3.6 玉米倒伏率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35-36页 |
3.7 不同抗倒伏性玉米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 第36-37页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7-40页 |
4.1 不同抗倒伏能力的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的差异性 | 第37-38页 |
4.2 不同抗倒伏能力的玉米品种冠层指数的差异 | 第38页 |
4.3 不同抗倒伏能力的玉米品种光合特性的差异 | 第38页 |
4.4 不同抗倒伏能力的玉米品种产量的差异与分析 | 第38-4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作者简介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