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新型组合管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14-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 研究方法第18-20页
        1.3.1 复合夹层管节点的组合结构理论分析方法第18页
        1.3.2 有限元分析第18页
        1.3.3 复合夹层管节点试件设计第18-19页
        1.3.4 复合夹层管节点试验研究第19页
        1.3.5 参数分析与对策第19-20页
第2章 新型组合管节点抗震性能有限元模拟第20-55页
    2.1 模型建立第20-23页
        2.1.1 单元选取第21页
        2.1.2 材料的本构关系第21-22页
        2.1.3 模型的网格划分第22-23页
    2.2 T型节点抗震性能分析第23-35页
        2.2.1 工作过程第25-27页
        2.2.2 极限承载力分析第27-29页
        2.2.3 延性分析第29-30页
        2.2.4 耗能分析第30-32页
        2.2.5 刚度退化分析第32-33页
        2.2.6 破坏形式第33-34页
        2.2.7 空心率对结构影响第34-35页
    2.3 Y抗震性能节点分析第35-44页
        2.3.1 工作过程第37-39页
        2.3.2 极限承载力分析第39-40页
        2.3.3 延性分析第40-41页
        2.3.4 耗能分析第41-42页
        2.3.5 刚度退化分析第42页
        2.3.6 破坏形式第42-43页
        2.3.7 空心率对结构影响第43-44页
    2.4 K节点抗震性能分析第44-52页
        2.4.1 工作过程第46-48页
        2.4.2 极限承载力分析第48-49页
        2.4.3 延性分析第49-50页
        2.4.4 耗能分析第50-51页
        2.4.5 刚度退化分析第51页
        2.4.6 破坏形式第51-52页
        2.4.7 空心率对结构影响第52页
    2.5 节点形式对结构的影响第52-53页
    2.6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3章 新型组合管节点抗震性能试验设计第55-67页
    3.1 试验概况第55页
    3.2 试验方法和目的第55-56页
        3.2.1 试验方法第55页
        3.2.2 试验目的第55-56页
    3.3 试验装备与加载装置第56-57页
    3.4 试验加载方案第57-58页
    3.5 试件设计与制作第58-60页
        3.5.1 试件设计第58-60页
        3.5.2 试件制作第60页
    3.6 聚氨酯材性试验分析第60-64页
        3.6.1 试验设备第61页
        3.6.2 聚氨酯试样的尺寸规格第61-62页
        3.6.3 聚氨酯试样的压缩试验第62-63页
        3.6.4 拉伸试验第63-64页
    3.7 试验测试设备的设计与布置第64-66页
    3.8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4章 新型组合管节点试验数据分析第67-89页
    4.1 概述第67页
    4.2 T节点抗震性能分析第67-73页
        4.2.1 试验过程及破坏特征第67-68页
        4.2.2 承载力分析第68-70页
        4.2.3 延性分析第70-71页
        4.2.4 耗能分析第71-73页
        4.2.5 刚度退化分析第73页
    4.3 Y节点抗震性能分析第73-79页
        4.3.1 试验过程及破坏特征第73-75页
        4.3.2 承载力分析第75-76页
        4.3.3 延性分析第76-77页
        4.3.4 耗能分析第77-79页
        4.3.5 刚度退化分析第79页
    4.4 K节点抗震性能分析第79-85页
        4.4.1 试验过程及破坏特征第79-81页
        4.4.2`承载力分析第81-82页
        4.4.3 延性分析第82-83页
        4.4.4 耗能分析第83-85页
        4.4.5 刚度退化分析第85页
    4.5 不同空心率对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分析第85-86页
    4.6 不同结构形式对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分析第86页
    4.7 试验和有限元结果分析比较第86-89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89-91页
    5.1 结论第89-90页
    5.2 展望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第94-95页
致谢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IEC61850标准的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组网方案的研究
下一篇:规格材轴心受压构件稳定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