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组合管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3.1 复合夹层管节点的组合结构理论分析方法 | 第18页 |
1.3.2 有限元分析 | 第18页 |
1.3.3 复合夹层管节点试件设计 | 第18-19页 |
1.3.4 复合夹层管节点试验研究 | 第19页 |
1.3.5 参数分析与对策 | 第19-20页 |
第2章 新型组合管节点抗震性能有限元模拟 | 第20-55页 |
2.1 模型建立 | 第20-23页 |
2.1.1 单元选取 | 第21页 |
2.1.2 材料的本构关系 | 第21-22页 |
2.1.3 模型的网格划分 | 第22-23页 |
2.2 T型节点抗震性能分析 | 第23-35页 |
2.2.1 工作过程 | 第25-27页 |
2.2.2 极限承载力分析 | 第27-29页 |
2.2.3 延性分析 | 第29-30页 |
2.2.4 耗能分析 | 第30-32页 |
2.2.5 刚度退化分析 | 第32-33页 |
2.2.6 破坏形式 | 第33-34页 |
2.2.7 空心率对结构影响 | 第34-35页 |
2.3 Y抗震性能节点分析 | 第35-44页 |
2.3.1 工作过程 | 第37-39页 |
2.3.2 极限承载力分析 | 第39-40页 |
2.3.3 延性分析 | 第40-41页 |
2.3.4 耗能分析 | 第41-42页 |
2.3.5 刚度退化分析 | 第42页 |
2.3.6 破坏形式 | 第42-43页 |
2.3.7 空心率对结构影响 | 第43-44页 |
2.4 K节点抗震性能分析 | 第44-52页 |
2.4.1 工作过程 | 第46-48页 |
2.4.2 极限承载力分析 | 第48-49页 |
2.4.3 延性分析 | 第49-50页 |
2.4.4 耗能分析 | 第50-51页 |
2.4.5 刚度退化分析 | 第51页 |
2.4.6 破坏形式 | 第51-52页 |
2.4.7 空心率对结构影响 | 第52页 |
2.5 节点形式对结构的影响 | 第52-5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3章 新型组合管节点抗震性能试验设计 | 第55-67页 |
3.1 试验概况 | 第55页 |
3.2 试验方法和目的 | 第55-56页 |
3.2.1 试验方法 | 第55页 |
3.2.2 试验目的 | 第55-56页 |
3.3 试验装备与加载装置 | 第56-57页 |
3.4 试验加载方案 | 第57-58页 |
3.5 试件设计与制作 | 第58-60页 |
3.5.1 试件设计 | 第58-60页 |
3.5.2 试件制作 | 第60页 |
3.6 聚氨酯材性试验分析 | 第60-64页 |
3.6.1 试验设备 | 第61页 |
3.6.2 聚氨酯试样的尺寸规格 | 第61-62页 |
3.6.3 聚氨酯试样的压缩试验 | 第62-63页 |
3.6.4 拉伸试验 | 第63-64页 |
3.7 试验测试设备的设计与布置 | 第64-66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4章 新型组合管节点试验数据分析 | 第67-89页 |
4.1 概述 | 第67页 |
4.2 T节点抗震性能分析 | 第67-73页 |
4.2.1 试验过程及破坏特征 | 第67-68页 |
4.2.2 承载力分析 | 第68-70页 |
4.2.3 延性分析 | 第70-71页 |
4.2.4 耗能分析 | 第71-73页 |
4.2.5 刚度退化分析 | 第73页 |
4.3 Y节点抗震性能分析 | 第73-79页 |
4.3.1 试验过程及破坏特征 | 第73-75页 |
4.3.2 承载力分析 | 第75-76页 |
4.3.3 延性分析 | 第76-77页 |
4.3.4 耗能分析 | 第77-79页 |
4.3.5 刚度退化分析 | 第79页 |
4.4 K节点抗震性能分析 | 第79-85页 |
4.4.1 试验过程及破坏特征 | 第79-81页 |
4.4.2`承载力分析 | 第81-82页 |
4.4.3 延性分析 | 第82-83页 |
4.4.4 耗能分析 | 第83-85页 |
4.4.5 刚度退化分析 | 第85页 |
4.5 不同空心率对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分析 | 第85-86页 |
4.6 不同结构形式对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分析 | 第86页 |
4.7 试验和有限元结果分析比较 | 第86-89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9-91页 |
5.1 结论 | 第89-90页 |
5.2 展望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