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H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3 研究现状评述第14-15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5-18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15页
        1.4.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3 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2章 H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现状第18-31页
    2.1 H银行概况第18-19页
    2.2 H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构成第19-20页
        2.2.1 信用风险管理架构第19-20页
        2.2.2 信用风险相关业务条线基本制度第20页
        2.2.3 各业务条线操作规程与实施细则第20页
        2.2.4 分支机构层面操作规程与实施细则第20页
    2.3 信用风险管理体系运行状况第20-21页
    2.4 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流程第21-24页
        2.4.1 业务拓展第21-22页
        2.4.2 授信调查第22-23页
        2.4.3 授信审查审批第23页
        2.4.4 授信发放第23-24页
        2.4.5 贷后管理第24页
    2.5 信用风险管理模型与工具第24-25页
    2.6 信用风险数据与IT系统第25-29页
        2.6.1 信用风险数据第25-27页
        2.6.2 信用风险管理IT系统第27-29页
    2.7 信用风险管理人员现状第29-30页
    2.8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H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第31-40页
    3.1 H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第31-35页
        3.1.1 信用风险管理治理架构设置不科学第31-32页
        3.1.2 政策制度体系尚待改进第32页
        3.1.3 信贷业务部分流程有缺陷第32-33页
        3.1.4 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工具及IT系统建设滞后第33-34页
        3.1.5 信用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匮乏第34页
        3.1.6 一线人员风险管理意识相对薄弱第34-35页
    3.2 H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问题成因分析第35-39页
        3.2.1 内部成因分析第35-38页
        3.2.2 外部成因分析第38-39页
    3.3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优化H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总体设想第40-54页
    4.1 明确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战略目标第40-41页
        4.1.1 信用风险管理战略导向第40页
        4.1.2 信用风险管理核心目标第40-41页
    4.2 H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优化内容第41-53页
        4.2.1 梳理完善信用风险管理治理架构与职责权限第41-45页
        4.2.2 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政策体系建设第45-46页
        4.2.3 优化信贷业务流程第46-49页
        4.2.4 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工具建设第49-51页
        4.2.5 建立清晰的信用风险偏好第51-52页
        4.2.6 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建设第52-53页
    4.3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5章 改进H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保障措施第54-58页
    5.1 开展信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改革第54-55页
        5.1.1 启动组织架构改革项目第54页
        5.1.2 有效推进组织架构改革项目实施第54-55页
    5.2 实施风险绩效考核管理第55页
        5.2.1 全员掌握风险绩效考核管理思想第55页
        5.2.2 有效推进风险绩效考核管理第55页
    5.3 启动人才培养计划第55-56页
        5.3.1 启动内部人才培养计划第55-56页
        5.3.2 开通外部专业化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第56页
    5.4 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技术支撑第56-57页
        5.4.1 建立信用风险数据仓库第56页
        5.4.2 加快信用风险计量模型开发第56-57页
        5.4.3 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建设第57页
    5.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致谢第62-63页
个人简介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鑫丰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下一篇:乡镇政府债务管理研究--以余姚市B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