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录 | 第7-9页 |
插图索引 | 第9-11页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6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1.2 论文所涉及的学科领域 | 第13-14页 |
1.2 研究课题来源 | 第14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第14页 |
1.4 论文研究的框架 | 第14-16页 |
第2章 移动即时通讯中的位置和垂直社交 | 第16-33页 |
2.1 移动即时通讯概述 | 第16-17页 |
2.2 融合位置或垂直社交的典型移动即时通讯产品分析 | 第17-19页 |
2.3 位置服务对移动即时通讯的影响分析 | 第19-25页 |
2.3.1 位置服务的概述 | 第19-20页 |
2.3.2 位置服务用户的使用行为及心理动机 | 第20-24页 |
2.3.3 位置服务影响下的移动即时通讯创新点探析 | 第24-25页 |
2.4 垂直社交对移动即时通讯的影响分析 | 第25-31页 |
2.4.1 垂直社交的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2.4.2 基于社交心理学的垂直社交用户心理动机探析 | 第27-31页 |
2.4.3 垂直社交服务影响下的移动即时通讯创新点探析 | 第31页 |
2.5 位置和垂直社交在移动即时通讯中的融合性分析 | 第31-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移动即时通讯中位置和垂直社交的融合研究 | 第33-53页 |
3.1 移动即时通讯中用户的社交关系及行为 | 第33-34页 |
3.2 移动即时通讯中用户位置兴趣模型构建 | 第34-38页 |
3.2.1 位置兴趣模型构建方法 | 第34-35页 |
3.2.2 位置兴趣模型构建方案 | 第35-38页 |
3.3 基于位置兴趣模型的移动即时通讯用户研究方法 | 第38-52页 |
3.3.1 以人种学调查为基础的定性研究 | 第38-44页 |
3.3.2 以问卷调查为基础的定量研究 | 第44-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移动即时通讯中位置和垂直社交的融合设计 | 第53-82页 |
4.1 基于易信平台的“易信圈”设计 | 第53页 |
4.2 “易信圈”的设计方法 | 第53-56页 |
4.2.1 目标人物角色模型构建 | 第53-54页 |
4.2.2 场景分析及用户需求分析 | 第54-56页 |
4.3 “易信圈”功能分析及信息架构 | 第56-60页 |
4.3.1 服务框架综述 | 第56-57页 |
4.3.2 主要功能分析 | 第57-58页 |
4.3.3 的信息架构 | 第58-60页 |
4.4 “易信圈”的交互设计 | 第60-73页 |
4.4.1 主要流程设计 | 第60-63页 |
4.4.2 交互线框图设计 | 第63-73页 |
4.5 用户测试 | 第73页 |
4.6 交互设计迭代 | 第73-77页 |
4.7 “易信圈”UI 设计 | 第77-81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结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7-88页 |
附录B 手机位置用户使用行为问卷 | 第88-89页 |
附录C 位置和垂直社交对使用移动 IM 产品的影响问卷 | 第89-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