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一、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三)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三、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5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三)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14-15页 |
四、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我国高收入者的产生和界定 | 第16-22页 |
一、 高收入者的产生 | 第16-17页 |
(一) 市场经济体制导致了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 | 第16页 |
(二) 经济领域的中不平等竞争也导致了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 | 第16-17页 |
(三) 对高收入群体缺乏必要的限制 | 第17页 |
二、 我国高收入者的界定和行业分布特征 | 第17-19页 |
三、 我国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税源结构特征 | 第19页 |
四、 我国高收入者个税流失的多样性特征 | 第19-20页 |
(一) 均摊所得收入 | 第19-20页 |
(二) 将收入所得投资企业 | 第20页 |
(三) 本该个人承担的费用单位给报销 | 第20页 |
(四) 不进行实名登记 | 第20页 |
(五) 钻税法的空子 | 第20页 |
五、 我国高收入者个税征管的信息非对称性特征 | 第20-22页 |
(一) 信息非对称理论 | 第20-21页 |
(二) 我国高收入者个税征管的信息非对称特征分析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我国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现状 | 第22-28页 |
一、 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 | 第22-23页 |
(一) 工资薪金所得的税收征管 | 第22页 |
(二) 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的征管 | 第22页 |
(三) 劳务报酬所得征管 | 第22-23页 |
(四) 财产租赁所得的征管 | 第23页 |
(五) 股息、利息和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它所得的征管 | 第23页 |
二、 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现状——以枣庄市为例 | 第23-28页 |
(一) 自行申报分布不均衡 | 第23-25页 |
(二) 税务部门控管乏力 | 第25-26页 |
(三) 税务部门监控不力 | 第26-28页 |
第四章 我国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的制约因素 | 第28-35页 |
一、 税制因素 | 第28-29页 |
(一) 现行的分类所得税制难以体现税收公平 | 第28页 |
(二) 税率结构模式复杂繁琐,边际税率过高,缺乏科学性 | 第28-29页 |
(三) 对税源的划分难以定性 | 第29页 |
(四) 税收政策落实不到位 | 第29页 |
二、 征收机关因素 | 第29-32页 |
(一) 征管手段落后 | 第29-30页 |
(二) 对税法违法行为的处罚缺乏力度 | 第30页 |
(三) 缺少有效的纳税评估手段 | 第30-31页 |
(四) 缺乏健全的纳税申报制度 | 第31页 |
(五) 税收征管机制不完善 | 第31-32页 |
(六) 征管基础数据不完善 | 第32页 |
三、 征纳环境因素 | 第32-34页 |
(一) 纳税意识淡薄 | 第32-33页 |
(二) “非正常”手段对征纳环境负面影响 | 第33页 |
(三) 收入渠道多元化 | 第33-34页 |
四、 法制因素 | 第34-35页 |
(一) 税收优惠政策不规范 | 第34页 |
(二) 纳税光荣的法制环境尚未形成 | 第34页 |
(三) 税法刚性无法得到体现 | 第34-35页 |
第五章 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对策 | 第35-43页 |
一、 改革个人所得税税制 | 第35-37页 |
(一) 在立法层面上对课税模式进行改革 | 第35页 |
(二) 就征税范围进行拓宽 | 第35-36页 |
(三) 对费用扣除标准进行实时调整 | 第36-37页 |
二、 规范税收征管工作 | 第37-40页 |
(一) 加强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的双向制度 | 第37页 |
(二) 建立高收入者一户式档案 | 第37-38页 |
(三) 建立“综合治税”网络,加强税源监控 | 第38页 |
(四) 改革征管方式,提高征管效率 | 第38-40页 |
(五) 建立纳税评估专业化管理体系 | 第40页 |
三、 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 | 第40-42页 |
(一) 加强税法宣传,培养高收入者纳税意识 | 第40-41页 |
(二) 提高税务工作人员的法律素养和业务素质 | 第41-42页 |
(三) 加大对高收入者逃税处罚和检查的力度 | 第42页 |
四、 完善相关制度 | 第42-43页 |
(一) 完善代扣代缴与自行申报制度 | 第42页 |
(二) 建立纳税人信用制度 | 第42-43页 |
(三)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 第43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展望与不足 | 第43-45页 |
一、 研究结论 | 第43-44页 |
二、 展望与不足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个人简历 | 第49-50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