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概述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13-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2 几种典型沥青路面冷补材料的路用性能试验 | 第16-33页 |
2.1 试验内容 | 第16页 |
2.1.1 材料性质试验 | 第16页 |
2.1.2 沥青路面冷补材料的路用性能试验 | 第16页 |
2.2 沥青路面冷补材料的选择 | 第16-19页 |
2.2.1 科宁牌沥青路面冷补材料 | 第17页 |
2.2.2 LB 牌沥青路面冷补材料 | 第17-18页 |
2.2.3 HU 牌沥青路面冷补材料 | 第18页 |
2.2.4 安徽 AH 沥青路面冷补材料 | 第18-19页 |
2.2.5 日本沥青路面冷补材料 | 第19页 |
2.3 各项指标的对比及性能评价 | 第19-23页 |
2.3.1 沥青与矿料的选择 | 第19页 |
2.3.2 集料的选择 | 第19-21页 |
2.3.2.1 粗集料 | 第20页 |
2.3.2.2 细集料 | 第20页 |
2.3.2.3 矿粉 | 第20-21页 |
2.3.2.4 石料级配 | 第21页 |
2.3.3 冷补沥青液性能对比 | 第21-23页 |
2.4 沥青路面冷补材料的配合比设计 | 第23-25页 |
2.4.1 级配类型 | 第23-24页 |
2.4.2 沥青用量 | 第24-25页 |
2.5 沥青路面冷补料性能评价 | 第25-31页 |
2.5.1 黏附性试验 | 第25-26页 |
2.5.2 初始马歇尔强度试验 | 第26-27页 |
2.5.3 标准成型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和成型马歇尔残留稳定度试验 | 第27-28页 |
2.5.4 冻融劈裂强度试验 | 第28-29页 |
2.5.5 黏聚性评价 | 第29-30页 |
2.5.6 施工和易性评价 | 第30-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3 HN 沥青路面冷补材料的研发 | 第33-50页 |
3.1 新型冷补沥青稀释降黏剂的研制 | 第33-35页 |
3.1.1 新型冷补沥青稀释降黏剂各组成材料选取及作用 | 第33-34页 |
3.1.2 新型冷补沥青稀释降黏剂的试验研究 | 第34-35页 |
3.1.2.1 低温流动性试验 | 第34-35页 |
3.1.2.2 其它试验指标 | 第35页 |
3.2 新型冷补沥青液的研制 | 第35-42页 |
3.2.1 沥青的选择 | 第35-37页 |
3.2.2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 第37-40页 |
3.2.2.1 马歇尔试验确定基质沥青最佳沥青用量 | 第38-39页 |
3.2.2.2 配制冷补沥青液 | 第39-40页 |
3.2.3 冷补沥青液试验 | 第40-42页 |
3.3 级配的对比与选择 | 第42-44页 |
3.4 新型冷补料路用性能评价 | 第44-48页 |
3.4.1 施工和易性评价 | 第44-45页 |
3.4.2 初始强度评价 | 第45页 |
3.4.3 标准马歇尔试验与残留稳定度试验 | 第45-46页 |
3.4.4 冻融劈裂强度比试验 | 第46页 |
3.4.5 高温稳定性检验 | 第46-47页 |
3.4.6 渗水检验 | 第47页 |
3.4.7 构造深度检验 | 第47-48页 |
3.4.8 黏聚性试验 | 第48页 |
3.5 新型沥青路面冷补材料路用性能关键评价 | 第48-4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 冷补材料的生产及修补工艺 | 第50-54页 |
4.1 NH 沥青路面冷补材料的生产工艺 | 第50-52页 |
4.1.1 添加剂的配制 | 第50-51页 |
4.1.2 冷补沥青液配制 | 第51页 |
4.1.3 沥青路面冷补材料的拌制工艺 | 第51-52页 |
4.1.4 沥青路面冷补材料的储存 | 第52页 |
4.2 NH 沥青路面冷补材料的修补工艺 | 第52-54页 |
5 NH 沥青路面冷补材料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 第54-60页 |
5.1 NH 沥青路面冷补材料的造价 | 第54-58页 |
5.2 冷补技术的使用价值 | 第58-5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6 结论和工作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