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肥料学论文--农家肥料论文--堆肥、沤肥论文

超高温堆肥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消减污泥抗性基因研究

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1 绪论第15-27页
    1.1 城市污泥现状与危害第15-16页
        1.1.1 城市污泥现状第15页
        1.1.2 城市污泥造成的危害第15-16页
    1.2 污泥中抗生素抗性基因概述第16-18页
        1.2.1 抗生素抗性基因概述第16-17页
        1.2.2 抗性基因的抗性机制第17-18页
    1.3 抗性基因的危害与传播第18-19页
        1.3.1 抗性基因的危害第18页
        1.3.2 抗性基因的传播第18-19页
    1.4 污泥中抗性基因的消减技术第19-22页
        1.4.1 臭氧化技术第19页
        1.4.2 厌氧消解第19-20页
        1.4.3 好氧高温堆肥第20-22页
    1.5 超高温堆肥技术及其在抗性基因去除中的应用第22-24页
        1.5.1 超高温堆肥技术第22页
        1.5.2 超高温堆肥技术原理第22-23页
        1.5.3 超高温堆肥技术工艺流程第23-24页
        1.5.4 超高温堆肥技术去除抗性基因第24页
    1.6 本课题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手段第24-27页
        1.6.1 本课题研究目的第24-25页
        1.6.2 研究内容及技术手段第25页
        1.6.3 本研究技术路线第25-27页
2 污泥超高温堆肥过程中理化性质动态变化特征第27-43页
    2.1 引言第27页
    2.2 材料和方法第27-30页
        2.2.1 堆肥原料第27页
        2.2.2 试验设计第27-28页
        2.2.3 样品采集第28页
        2.2.4 测定指标第28-30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0-42页
        2.3.1 比较超高温与普通堆肥过程中温度变化第30页
        2.3.2 比较超高温与普通堆肥过程中物质动态变化特征第30-39页
        2.3.3 比较超高温与普通堆肥过程中发芽指数变化第39-40页
        2.3.4 讨论第40-42页
    2.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3 污泥超高温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动态特征第43-53页
    3.1 引言第43页
    3.2 材料和方法第43-45页
        3.2.1 样品采集第43页
        3.2.2 样品DNA提取第43页
        3.2.3 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第43-44页
        3.2.4 数据分析及统计第44-4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5-52页
        3.3.1 不同堆肥处理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动态特征第45-48页
        3.3.2 不同堆肥处理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动态特征第48-51页
        3.3.3 讨论第51-52页
    3.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4 超高温堆肥对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消减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第53-73页
    4.1 引言第53页
    4.2 材料和方法第53-60页
        4.2.1 样品准备第53-54页
        4.2.2 样品DNA提取第54页
        4.2.3 荧光定量PCR检测抗性基因第54-60页
        4.2.4 数据分析及统计第6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0-72页
        4.3.1 不同堆肥处理对污泥中抗性基因和移动元件去除效果的比较第60-65页
        4.3.2 不同堆肥方法对污泥中抗性基因宿主菌灭活效果第65-68页
        4.3.3 不同堆肥处理对污泥中抗性基因消减机制研究第68-70页
        4.3.4 讨论第70-72页
    4.4 本章小结第72-73页
5 主要结论、创新及展望第73-75页
    5.1 主要结论第73页
    5.2 创新点第73页
    5.3 研究展望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3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83-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安溪县花岗岩崩岗非饱和土水分特征曲线及强度特性研究
下一篇:福建省耕地土壤有效磷富集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