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2.1 内部控制的相关研究 | 第11-14页 |
1.2.2 财务共享的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1.3 研究框架与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 研究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财务共享与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 第18-25页 |
2.1 财务共享有关理论 | 第18-20页 |
2.1.1 财务共享服务的内涵 | 第18-19页 |
2.1.2 财务共享的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2.2 内部控制有关理论 | 第20-25页 |
2.2.1 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 | 第20-22页 |
2.2.2 内部控制的目标 | 第22页 |
2.2.3 内部控制的要素 | 第22-25页 |
第三章 LH公司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现状 | 第25-37页 |
3.1 LH公司及其财务共享中心简介 | 第25-27页 |
3.1.1 LH公司简介 | 第25-26页 |
3.1.2 LH公司财务共享中心简介 | 第26页 |
3.1.3 LH公司财务共享服务职能模块及支持系统 | 第26-27页 |
3.2 LH公司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现状 | 第27-37页 |
3.2.1 内部环境 | 第27-29页 |
3.2.2 风险评估 | 第29-31页 |
3.2.3 控制活动 | 第31-34页 |
3.2.4 信息与沟通 | 第34页 |
3.2.5 内部监督 | 第34-37页 |
第四章 LH公司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7-42页 |
4.1 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控制制度不健全 | 第37-38页 |
4.1.1 人力资源政策不完善,员工发展空间受限 | 第37页 |
4.1.2 机构设置不合理,不利于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 | 第37-38页 |
4.2 财务共享系统与风险评估结合不紧密,风险管理能力较弱 | 第38页 |
4.3 控制活动不完善,不能快速准确处理业务 | 第38-39页 |
4.3.1 业务流程不完善,凭证处理不够及时 | 第38-39页 |
4.3.2 职责划分不合理,往来款项主体不一致 | 第39页 |
4.3.3 业务记录不完善,会计档案管理不规范 | 第39页 |
4.4 信息沟通不顺畅,信息安全存在隐患 | 第39-40页 |
4.4.1 财务会计与业务会计沟通不足,导致财务风险 | 第39-40页 |
4.4.2 财务共享高度依托信息技术,信息风险加大 | 第40页 |
4.5 内部控制评价方式过于简单,弱化了内部监督职能 | 第40-42页 |
4.5.1 内审部门仅审阅影像资料,存在存货风险 | 第40-41页 |
4.5.2 财务共享中心自身评测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 第41-42页 |
第五章 LH公司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 第42-49页 |
5.1 完善人力资源政策,规范机构设置 | 第42-44页 |
5.1.1 完善轮换制度及晋升机制 | 第42-43页 |
5.1.2 重新规范设置内部控制机构 | 第43-44页 |
5.2 风险评估与财务共享系统相结合,建立风险预警评估机制 | 第44-45页 |
5.3 完善控制措施,发挥其控制作用 | 第45-46页 |
5.3.1 合理配置人员,改良工作平台 | 第45-46页 |
5.3.2 增设专门岗位,加强往来款项管理 | 第46页 |
5.3.3 无纸化运作,减少会计凭证实物流转 | 第46页 |
5.4 加强信息沟通与信息安全 | 第46-47页 |
5.4.1 推行员工报账信用评级制度,有效减低财务风险 | 第46-47页 |
5.4.2 加强IT团队建设,维护信息安全 | 第47页 |
5.5 丰富内部监督方式,强化内部监督职能 | 第47-49页 |
5.5.1 丰富内部控制评价方式,采用多种审计方法 | 第47-48页 |
5.5.2 改进财务共享中心内部考核方式 | 第48-4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 第49-5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9-50页 |
6.2 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