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 第4-6页 |
摘要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表面工程概述 | 第12-13页 |
1.2 钛及钛合金简介 | 第13-16页 |
1.2.1 概述 | 第13-14页 |
1.2.2 钛及钛合金的应用 | 第14-16页 |
1.2.3 钛合金的表面改性 | 第16页 |
1.3 油套管表面防护概述 | 第16-19页 |
1.3.1 双金属复合管简介 | 第16-17页 |
1.3.2 油套管简介 | 第17-18页 |
1.3.3 油套管表面防护技术 | 第18-19页 |
1.4 钛合金的热氧化处理工艺 | 第19-24页 |
1.4.1 工艺原理 | 第19-20页 |
1.4.2 纯钛热氧化处理的工艺研究现状 | 第20页 |
1.4.3 Ti6Al4V合金热氧化处理的工艺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1.4.4 新型钛合金热氧化处理的工艺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1.5 研究课题提出 | 第24-26页 |
1.5.1 研究背景 | 第24-25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热氧化层的制备 | 第26-30页 |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26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2.1.2 实验设备 | 第26页 |
2.2 氧化层的制备 | 第26-27页 |
2.2.1 实验步骤 | 第26-27页 |
2.2.2 工艺参数 | 第27页 |
2.3 氧化层的检测仪器及方法 | 第27页 |
2.4 热氧化处理前后宏观变化 | 第27-29页 |
2.5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氧化层的组织结构以及成分研究 | 第30-36页 |
3.1 表面改性层的元素分布 | 第30-31页 |
3.2 氧化层截面形貌 | 第31-32页 |
3.3 氧化层的相组成分析 | 第32-33页 |
3.4 硬度分析 | 第33-34页 |
3.5 小结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氧化层的电化学腐蚀性能研究 | 第36-50页 |
4.1 引言 | 第36页 |
4.2 金属腐蚀电化学理论 | 第36-39页 |
4.2.1 电化学腐蚀热力学 | 第36-37页 |
4.2.2 电化学腐蚀动力学 | 第37-38页 |
4.2.3 金属的钝化理论 | 第38-39页 |
4.3 电化学腐蚀实验 | 第39-40页 |
4.3.1 实验仪器及材料 | 第39页 |
4.3.2 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39-40页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0-47页 |
4.4.1 30℃条件下的电化学测试 | 第40-44页 |
4.4.2 60℃条件下的电化学测试 | 第44-47页 |
4.5 小结 | 第47-50页 |
第五章 氧化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 第50-72页 |
5.1 引言 | 第50页 |
5.2 摩擦磨损简介 | 第50-52页 |
5.2.1 摩擦 | 第50-51页 |
5.2.2 磨损 | 第51-52页 |
5.2.3 耐磨性及测量方法 | 第52页 |
5.3 摩擦磨损实验方法及原理 | 第52-54页 |
5.4 载荷为10N时实验结果分析 | 第54-61页 |
5.4.1 摩擦系数与磨损失重 | 第54-57页 |
5.4.2 磨痕形貌分析 | 第57-59页 |
5.4.3 磨痕轮廓分析 | 第59-61页 |
5.5 载荷为20N时实验结果分析 | 第61-69页 |
5.5.1 摩擦系数与磨损失重 | 第61-64页 |
5.5.2 磨痕形貌分析 | 第64-66页 |
5.5.3 磨痕轮廓分析 | 第66-69页 |
5.6 小结 | 第69-7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