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配电网的故障处理 | 第10-11页 |
1.1.3 研究配电网故障恢复的意义 | 第11页 |
1.2 配电网故障恢复综述 | 第11-15页 |
1.2.1 故障时分布式电源的处理 | 第11-12页 |
1.2.2 故障恢复算法综述 | 第12-14页 |
1.2.3 故障恢复的模式 | 第14-15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第2章 配电网潮流计算 | 第17-31页 |
2.1 引言 | 第17-18页 |
2.2 含 DG 的配电网潮流计算模型 | 第18-23页 |
2.2.1 配电网元件潮流计算模型 | 第18-22页 |
2.2.2 分布式发电潮流计算模型 | 第22-23页 |
2.3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三相潮流计算 | 第23-29页 |
2.3.1 前推回推法 | 第23-25页 |
2.3.2 配电网的拓扑识别 | 第25-26页 |
2.3.3 含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三相潮流计算步骤 | 第26-29页 |
2.4 算例分析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孤岛划分 | 第31-37页 |
3.1 孤岛划分概述 | 第31页 |
3.2 孤岛划分的目标和约束条件 | 第31-32页 |
3.2.1 孤岛划分的原则 | 第31-32页 |
3.2.2 孤岛划分的目标函数 | 第32页 |
3.2.3 孤岛划分的约束条件 | 第32页 |
3.3 孤岛划分方法 | 第32-35页 |
3.3.1 离线数据生成 | 第33-34页 |
3.3.2 在线动态搜索 | 第34-35页 |
3.4 算例分析 | 第35-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故障恢复优化算法 | 第37-48页 |
4.1 故障恢复的目标及约束 | 第37-38页 |
4.2 基于改进二进制粒子群算法的故障恢复 | 第38-43页 |
4.2.1 粒子群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38-39页 |
4.2.2 二进制粒子群算法 | 第39-40页 |
4.2.3 模拟退火算法简介 | 第40页 |
4.2.4 基于改进二进制粒子群算法的配电故障恢复 | 第40-43页 |
4.3 基于支路交换-粒子群算法的配电网故障恢复 | 第43-45页 |
4.3.1 支路交换法的基本原理 | 第43-44页 |
4.3.2 基于支路交换-粒子群算法的配电网故障恢复 | 第44-45页 |
4.4 算例分析 | 第45-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5章 故障恢复算法的应用 | 第48-51页 |
5.1 综合算例分析 | 第48-49页 |
5.2 仿真测试 | 第49-5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1-53页 |
附录 | 第53-57页 |
附表1 IEEE 标准 33 节点配电系统数据 | 第53-54页 |
附表2 33 节点配电系统三相参数 | 第54-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0-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