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9-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9页 |
| 1.1 引言 | 第12-14页 |
| 1.2 碳材料作为电催化剂炭载体的研究 | 第14-16页 |
| 1.2.1 炭黑 | 第14页 |
| 1.2.2 介孔炭(MC) | 第14-15页 |
| 1.2.3 碳纳米管(CNTs) | 第15页 |
| 1.2.4 石墨烯(GO) | 第15-16页 |
| 1.3 氮掺杂碳材料 | 第16-19页 |
| 1.3.1 氮掺杂碳材料作为铂基催化剂载体的研究 | 第17页 |
| 1.3.2 氮掺杂碳材料作为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的研究 | 第17-18页 |
| 1.3.3 生物质氮掺杂碳材料 | 第18-19页 |
| 1.4.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 1.4.1 研究背景 | 第19-20页 |
| 1.4.2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20-22页 |
| 参考文献 | 第22-29页 |
| 第二章 豆渣热解制备含氮碳材料作为氧还原电催化剂 | 第29-43页 |
| 2.1 引言 | 第29页 |
| 2.2 实验部分 | 第29-33页 |
| 2.2.1 试剂与原料 | 第29-30页 |
| 2.2.2 试验仪器 | 第30-31页 |
| 2.2.3 豆渣热解制备氧还原电催化剂 | 第31页 |
| 2.2.4 催化剂的物理表征 | 第31-32页 |
| 2.2.5 含氮碳材料对氧还原活性的电化学测试 | 第32-33页 |
| 2.3 结构分析 | 第33-37页 |
| 2.3.1 TG-DSC 分析 | 第33-34页 |
| 2.3.2 FT-IR 分析 | 第34页 |
| 2.3.3 XRD 分析 | 第34-35页 |
| 2.3.4 Raman 分析 | 第35页 |
| 2.3.5 SEM 分析 | 第35-36页 |
| 2.3.6 BET 分析 | 第36页 |
| 2.3.7 XPS 分析 | 第36-37页 |
| 2.4 电化学分析 | 第37-39页 |
| 2.5. 结论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 第三章 豆渣衍生含氮碳材料作为氧还原电催化剂 | 第43-53页 |
| 3.1 引言 | 第43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43-45页 |
| 3.2.1 试剂与原料 | 第43-44页 |
| 3.2.2 试验仪器 | 第44页 |
| 3.2.3 豆渣衍生的含氮碳材料的制备 | 第44页 |
| 3.2.4 测量方法 | 第44-45页 |
| 3.3 结构分析 | 第45-48页 |
| 3.3.1 Raman 分析 | 第45-46页 |
| 3.3.2 XRD 分析 | 第46页 |
| 3.3.3 BET 分析 | 第46-47页 |
| 3.3.4 SEM 分析 | 第47页 |
| 3.3.5 XPS 分析 | 第47-48页 |
| 3.4 电化学分析 | 第48-51页 |
| 3.5. 结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 第四章 豆渣制备含氮碳材料并作为电催化剂载体的应用 | 第53-62页 |
| 4.1 引言 | 第53页 |
| 4.2 实验部分 | 第53-55页 |
| 4.2.1 试剂与原料 | 第53页 |
| 4.2.2 实验相关仪器 | 第53-54页 |
| 4.2.3 Pt/ODC 催化剂的制备 | 第54页 |
| 4.2.4 测量方法 | 第54-55页 |
| 4.3. 结构分析 | 第55-56页 |
| 4.3.1 XRD 分析 | 第55页 |
| 4.3.2 TEM 分析 | 第55-56页 |
| 4.3.3 XPS 分析 | 第56页 |
| 4.4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56-59页 |
| 4.5 结论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62-63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 | 第63-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