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6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课题的来源 | 第11-12页 |
1.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介电泳发展 | 第13-17页 |
1.2.1 介电泳原理 | 第13-14页 |
1.2.2 介电泳收集粒子研究 | 第14-16页 |
1.2.3 介电泳用于生命物质收集和分离 | 第16-17页 |
1.3 生物传感器 | 第17-25页 |
1.3.1 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1.3.2 生物传感器的组成 | 第18-19页 |
1.3.3 生物传感器类别 | 第19-21页 |
1.3.4 生物传感器的主要应用领域 | 第21页 |
1.3.5 生物素亲和素在生物传感方面的研究应用 | 第21-23页 |
1.3.6 介电泳技术在生物传感器领域的应用研究 | 第23-25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2章 介电泳机理分析及数值仿真 | 第26-46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动电学理论基础 | 第26-27页 |
2.2.1 物质的极化作用 | 第26-27页 |
2.2.2 物质的介电性质和介电常数 | 第27页 |
2.3 介电泳的理论分析 | 第27-34页 |
2.3.1 介电泳力 | 第27-30页 |
2.3.2 影响介电泳力的主要参数 | 第30-33页 |
2.3.3 球形粒子在介电泳力作用下的运动分析 | 第33-34页 |
2.4 油滴的介电泳力分析 | 第34-39页 |
2.4.1 油滴的简化模型 | 第34-35页 |
2.4.2 球对称形双电层 | 第35-36页 |
2.4.3 油滴在交变电场中受到的介电泳力 | 第36-39页 |
2.5 囊泡在星形电极下的电旋转机理 | 第39-44页 |
2.5.1 囊泡的 CM 因子 | 第40-41页 |
2.5.2 囊泡的 CM 因子数值分析 | 第41-43页 |
2.5.3 磷脂囊泡的电旋转速度 | 第43-4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3章 油滴介电泳实验研究 | 第46-68页 |
3.1 实验仪器和实验药品 | 第46-47页 |
3.1.1 实验原料试剂 | 第46-47页 |
3.1.2 实验仪器设备 | 第47页 |
3.2 油滴和囊泡的制备 | 第47-51页 |
3.2.1 乳状液油滴的制备 | 第47-50页 |
3.2.2 囊泡的电形成法制备 | 第50-51页 |
3.3 星形电极上 PS 小球及油滴的粒子收集实验 | 第51-56页 |
3.3.1 星形电极的电场强度和介电泳力模拟仿真 | 第52-54页 |
3.3.2 星形电极的粒子收集仿真 | 第54页 |
3.3.3 星形电极的粒子收集实验 | 第54-56页 |
3.4 叉指电极上 PS 小球和油滴的粒子收集实验 | 第56-61页 |
3.4.1 Comsol 软件对叉指电极粒子收集的模拟仿真 | 第56-58页 |
3.4.2 叉指电极的粒子收集仿真 | 第58-59页 |
3.4.3 叉指电极的粒子收集实验 | 第59-61页 |
3.5 叉指电极上 PS 小球和油滴的行波介电泳实验 | 第61-66页 |
3.5.1 行波介电泳电场和运动速度仿真 | 第61-62页 |
3.5.2 行波介电泳的粒子追踪仿真 | 第62-63页 |
3.5.3 PS 小球及油滴在指状电极上的行波介电泳 | 第63-6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4章 囊泡电旋转与其生物传感仿真研究 | 第68-77页 |
4.1 引言 | 第68页 |
4.2 囊泡的电旋转实验 | 第68-76页 |
4.2.1 电旋转的模拟仿真 | 第68-71页 |
4.2.2 星形电极上驱动囊泡的的电旋转 | 第71-7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