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叶燮《原诗·外篇》文学思想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引言第6-10页
    一、《原诗·外篇》研究的理由和意义第6-7页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第7-9页
    三、本文研究的目标与内容第9-10页
第一章 《原诗·外篇》:《内篇》的理论延伸第10-32页
    一、“识”的延伸:从理性认知到感性情怀第10-21页
        (一) 叶燮“识”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来源第11-15页
        (二) 《内篇》之“识”:从诗歌到世界的理性认知第15-19页
        (三) 《外篇》之“识”:“性情”与“胸怀”的感性延伸第19-21页
    二、“胸襟”的延伸:“志”与“胸次”第21-27页
        (一) “诗之基”:《内篇》的“胸襟”第21-25页
        (二) “诗之种”:《外篇》的“志”与“胸次”第25-27页
    三、“气”的延伸:从现实批判到美学意义的生成第27-32页
        (一) 《内篇》之“气”:以批判现实为目的第28-30页
        (二) 《外篇》之“气”:主客统一的美学意义第30-32页
第二章 《外篇》文学思想与儒家文论第32-47页
    一、文学批评的标准:正反结合与多点补充第32-40页
        (一) 批评标准的正面概括:“克肖自然”第33-35页
        (二) 批评标准的反面生成:对“法”的否定第35-36页
        (三) 批评标准的重要补充:“面目”与“不一色”第36-40页
    二、儒家文论:《外篇》文学批评的思想路径第40-47页
        (一) “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第41-43页
        (二) “日月之光”:儒家人格批评第43-47页
第三章 诗话《外篇》:形式的折中与思维的反叛第47-57页
    一、诗话与反诗话形式的折中第47-49页
    二、《外篇》逻辑思维对传统诗话的反叛第49-57页
        (一) 《外篇·上》:形式风格与创作主体问题第50-53页
        (二) 《外篇·下》:诗歌发展规律与作家作品批评第53-57页
结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审美的书写—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京派”女作家小说研究
下一篇:论《猫城记》在老舍创作中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