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15页 |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5-30页 |
·二甲醚的性质和用途 | 第15-16页 |
·二甲醚的性质 | 第15页 |
·二甲醚的用途 | 第15-16页 |
·二甲醚的生产工艺 | 第16-20页 |
·两步法生产工艺 | 第16-17页 |
·一步法生产工艺 | 第17-19页 |
·CO_2加氢合成二甲醚工艺 | 第19-20页 |
·生物质合成二甲醚工艺 | 第20页 |
·合成气制二甲醚催化剂 | 第20-22页 |
·甲醇合成催化剂 | 第20-22页 |
·甲醇脱水催化剂 | 第22页 |
·合成气一步法制二甲醚催化剂 | 第22页 |
·合成气一步法制二甲醚工艺条件 | 第22-24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22-23页 |
·反应压力的影响 | 第23-24页 |
·空速的影响 | 第24页 |
·原料气组成的影响 | 第24页 |
·合成气一步法制二甲醚动力学 | 第24-26页 |
·扩散-反应模型及内扩散效率因子 | 第26-28页 |
·合成气制二甲醚的反应器及数学模拟 | 第28-30页 |
·合成气制二甲醚的反应器 | 第28页 |
·合成气制二甲醚反应器的数学模拟 | 第28-30页 |
第3章 合成气一步法制二甲醚本征动力学 | 第30-54页 |
·实验部分 | 第30-42页 |
·实验流程 | 第30页 |
·反应器结构 | 第30-31页 |
·仪表及校正 | 第31-34页 |
·实验前准备 | 第34-36页 |
·实验条件 | 第36页 |
·实验步骤 | 第36-38页 |
·物料衡算 | 第38-40页 |
·实验数据 | 第40-42页 |
·本征动力学 | 第42-48页 |
·动力学模型 | 第42-43页 |
·参数估值 | 第43-44页 |
·模型检验 | 第44-45页 |
·实验值与模型计算值比较 | 第45-48页 |
·操作条件对合成气一步法制二甲醚反应的影响 | 第48-52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48-50页 |
·反应压力的影响 | 第50-51页 |
·空速的影响 | 第51-52页 |
·小结 | 第52-54页 |
第4章 合成气一步法制二甲醚扩散-反应模型 | 第54-81页 |
·扩散-反应模型的建立 | 第54-63页 |
·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 | 第54-56页 |
·催化剂导热系数 | 第56页 |
·催化剂颗粒内浓度分布及温度分布 | 第56-58页 |
·合成气一步法制二甲醚扩散-反应模型 | 第58-61页 |
·内扩散效率因子 | 第61-62页 |
·方程的求解 | 第62-63页 |
·模型检验 | 第63-75页 |
·合成气一步法制二甲醚宏观反应速率实验测定 | 第63-66页 |
·物料衡算 | 第66-68页 |
·实验数据及处理 | 第68-75页 |
·催化剂颗粒直径对内扩散效率因子的影响 | 第75-77页 |
·反应温度对内扩散效率因子的影响 | 第77-80页 |
·小结 | 第80-81页 |
第5章 合成气一步法制二甲醚管壳式固定床反应器模拟 | 第81-109页 |
·管壳式反应器中催化剂的装填方式 | 第81-82页 |
·管壳式反应器数学模型 | 第82-89页 |
·反应器一维拟均相模型 | 第83-88页 |
·动力学模型及参数 | 第88-89页 |
·基础物性数据 | 第89-93页 |
·混合气体的定压热容 | 第89-90页 |
·混合气体的导热系数及粘度 | 第90-92页 |
·传热系数 | 第92-93页 |
·催化剂装填比例的选择 | 第93-100页 |
·工艺条件的影响 | 第100-107页 |
·反应器进口温度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反应器进口压力的影响 | 第101-103页 |
·空速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沸腾水温度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反应器进CO浓度的影响 | 第105-107页 |
·小结 | 第107-10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109-113页 |
·合成气一步法制二甲醚的本征动力学 | 第109-110页 |
·合成气一步法制二甲醚扩散-反应模型 | 第110-111页 |
·管壳式固定床反应器数学模拟 | 第111-113页 |
符号说明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2页 |
致谢 | 第122-123页 |
博士学习期间论文的发表情况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