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一)前言 | 第13-14页 |
(二)资料与方法 | 第14-24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4-18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14-17页 |
1.2 临床资料的获取 | 第17页 |
1.3 主要试剂、仪器、设备及软件 | 第17-18页 |
1.4 可能出现的偏倚及控制措施 | 第1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8-23页 |
2.1 提取全血基因组DNA(离心柱法) | 第18-19页 |
2.2 基因多态性检测 | 第19-23页 |
3. 统计学处理 | 第23-24页 |
3.1 统计学方法 | 第23-24页 |
3.2 数据分析分组 | 第24页 |
(三)结果 | 第24-31页 |
1.NAFLD组与健康对照组的比较结果 | 第24页 |
1.1 NAFLD组与健康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 | 第24页 |
1.2 NAFLD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 第24页 |
2. CAD组与健康对照组的比较结果 | 第24-25页 |
2.1 CAD组与健康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 | 第24-25页 |
2.2 CAD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 第25页 |
3. NAFLD合并CAD组、CAD组与健康对照组三组之间的相互比较 | 第25页 |
3.1 NAFLD合并CAD组、CAD组与健康对照组三组之间临床资料比较 | 第25页 |
3.2 NAFLD合并CAD组、CAD组与健康对照组三组之间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 第25页 |
4.分组讨论TM6SF2 rs58542926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临床指标的比较 | 第25-31页 |
(四)讨论 | 第31-34页 |
(五)结论 | 第34-35页 |
(六)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综述 | 第38-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