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1 主题爬虫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基于领域本体的主题爬虫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4 本文结构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 第13-25页 |
2.1 语义 web | 第13-15页 |
2.1.1 语义 web 的概念 | 第13页 |
2.1.2 语义 web 的层次模型 | 第13-15页 |
2.2 本体的相关理论 | 第15-19页 |
2.2.1 本体的定义 | 第15-16页 |
2.2.2 本体的分类 | 第16-17页 |
2.2.3 本体描述语言 | 第17-19页 |
2.3 主题爬虫 | 第19-24页 |
2.3.1 网络爬虫的概念 | 第19页 |
2.3.2 网络爬虫模型 | 第19-23页 |
2.3.3 网络爬虫搜索策略 | 第23-24页 |
2.3.4 网络爬虫性能评价 | 第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教育信息资源本体的构建 | 第25-46页 |
3.1 本体构建的准则 | 第25-26页 |
3.2 本体构建方法 | 第26-30页 |
3.2.1 本体构建的一般方法 | 第26-29页 |
3.2.2 本体构建方法的衡量与比较 | 第29-30页 |
3.3 教育信息资源本体构建流程 | 第30-31页 |
3.4 教育信息资源本体的构建 | 第31-45页 |
3.4.1 教育信息资源 | 第31-32页 |
3.4.2 教育信息资源的特点 | 第32页 |
3.4.3 教育信息资源的规范与标准 | 第32-33页 |
3.4.4 教育信息资源本体的构建 | 第33-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基于领域本体的主题爬虫的研究 | 第46-64页 |
4.1 基于领域本体的主题爬虫模型设计 | 第46-49页 |
4.1.1 设计目标 | 第46-47页 |
4.1.2 体系结构 | 第47-48页 |
4.1.3 功能模块 | 第48-49页 |
4.2 基于领域本体的主题页面分析 | 第49-52页 |
4.2.1 页面清洗及解析 | 第49页 |
4.2.2 页面内容概念集合提取算法 | 第49-50页 |
4.2.3 链接的概念集合提取算法 | 第50-52页 |
4.3 领域本体中概念语义关系计算模型 | 第52-56页 |
4.3.1 传统概念相似度计算模型 | 第52-54页 |
4.3.2 改进的概念相似度计算模型 | 第54-56页 |
4.4 基于领域本体的网页内容相关度研究 | 第56-60页 |
4.4.1 基于传统向量空间模型的网页内容相关度研究 | 第57-58页 |
4.4.2 基于领域本体的网页内容相关度研究 | 第58-60页 |
4.5 基于领域本体的链接相关度研究 | 第60-63页 |
4.5.1 基于传统 PageRank 模型的网页链接相关度研究 | 第60-61页 |
4.5.2 基于领域本体的网页链接相关度研究 | 第61-6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基于教育信息资源本体的主题网络爬虫系统 | 第64-74页 |
5.1 基于领域本体的主题爬虫系统架构 | 第64-65页 |
5.2 基于领域本体的主题爬虫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 | 第65-70页 |
5.2.1 页面采集模块 | 第65-68页 |
5.2.2 页面分析模块 | 第68-69页 |
5.2.3 页面内容相关度分析模块 | 第69页 |
5.2.4 URL 重要程度分析模块 | 第69-70页 |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0-73页 |
5.3.1 主题爬虫系统运行 | 第70-72页 |
5.3.2 主题爬虫系统的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2-7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本文总结 | 第74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