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光电池论文--太阳能电池论文

外场下液晶分子调控活性层形貌的机理及其太阳能电池性能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31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第10-16页
        1.2.1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第10-12页
        1.2.2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活性层材料第12-13页
        1.2.3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伏安特性曲线及相关系数第13-16页
    1.3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活性层形貌调控第16-29页
        1.3.1 溶剂处理第17-18页
        1.3.2 退火处理第18-20页
        1.3.3 添加第三组分第20-29页
    1.4 本课题的提出和意义第29-31页
第二章 液晶温度退火处理三元共混体相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第31-46页
    2.1 引言第31-32页
    2.2 实验部分第32-35页
        2.2.1 实验原料第32页
        2.2.2 实验仪器及分析表征手段第32-33页
        2.2.3 4-正辛氧基-4 -氰基联苯的合成与共混薄膜制备第33-34页
        2.2.4 P3HT/PCBM/8OCB 共混薄膜的制备第34页
        2.2.5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制备和性能表征第34-35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5-45页
        2.3.1 P3HT 与 8OCB 的共混性研究第35-36页
        2.3.2 共混薄膜的结晶性和光性能研究第36-40页
        2.3.3 薄膜表面形貌研究第40-41页
        2.3.4 光伏特性第41-45页
    2.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三章 外电场作用下液晶分子诱导聚合物/富勒烯共混物结晶机理及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第46-70页
    3.1 引言第46-47页
    3.2 实验部分第47-50页
        3.2.1 实验原料第47页
        3.2.2 实验仪器及分析表征手段第47-48页
        3.2.3 共混薄膜的制备第48-49页
        3.2.4 电场装置的搭建第49页
        3.2.5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制备和性能表征第49-5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0-69页
        3.3.1 5CT 与 P3HT 和 PCBM 间的相互作用第50-56页
        3.3.2 P3HT/PCBM/5CT 三元共混物慢干体系的研究第56-59页
        3.3.3 电场诱导处理的 P3HT/PCBM/5CT (1:1:0.06)三元体系形貌研究第59-62页
        3.3.4 电场作用下 P3HT/PCBM/5CT 三元体系的结晶性研究第62-66页
        3.3.5 器件光伏特性研究第66-69页
    3.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4.1 结论第70-71页
    4.2 展望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83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π-共轭星型齐聚物的制备及其电致变色性能
下一篇:乙二醇原位还原法制备铬基氧化物及其磁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