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引言 | 第8-13页 |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 (二) 研究现状分析 | 第8-12页 |
| 1. 对于高校党建历史的回顾与总结 | 第8-9页 |
| 2. 对于高校党建现状的分析与对策 | 第9-11页 |
| 3. 对于高校党建创新的展望与规划 | 第11-12页 |
| (三) 本选题的创新之处及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1. 创新之处 | 第12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一、 高校党建的基本理论及历史回顾 | 第13-16页 |
| (一) 高校党建的基本理论 | 第13-14页 |
| 1. 高校党建及高校党建科学化的涵义 | 第13页 |
| 2. 高校党建的重要性 | 第13页 |
| 3. 高校党建的基本内容 | 第13-14页 |
| (二) 建国以来高校党建的历史回顾 | 第14-16页 |
| 1.全面接管时期(1949 年至 1952 年) | 第14页 |
| 2. 快速发展时期(1952 年至 1965 年) | 第14页 |
| 3. 停滞瘫痪时期(1966 年至 1976 年) | 第14页 |
| 4. 恢复重建时期(1976 年至 1985 年) | 第14-15页 |
| 5. 作用弱化时期(1985 年至 1989 年) | 第15页 |
| 6. 再树辉煌时期(1990 年至今) | 第15-16页 |
| 二、 社会转型期的高校党建现状分析——以曲阜师范大学为例 | 第16-21页 |
| (一) 社会转型期与高校党建相关性分析 | 第16-17页 |
| 1. 社会转型期背景及特征 | 第16页 |
| 2. 社会转型期对高校党建的影响 | 第16-17页 |
| (二) 当前高校党建取得的成绩 | 第17-18页 |
| 1. 保证了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 第17页 |
| 2. 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 | 第17页 |
| 3. 培养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 第17页 |
| 4. 助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 第17-18页 |
| 5. 形成了较完善的高校管理体制 | 第18页 |
| (三) 当前高校党建存在的问题 | 第18-21页 |
| 1. 高校学生党建与大学生就业结合不足 | 第18页 |
| 2. 党员的持续培养欠缺 | 第18-19页 |
| 3. 常规制度的执行缺失 | 第19-20页 |
| 4. 科研教学与党建工作的冲突 | 第20-21页 |
| 三、 高校党建信息化、专业化、多元化创新模式探索 | 第21-27页 |
| (一) 高校党建信息化 | 第21-23页 |
| 1. 树立信息化思维 | 第21页 |
| 2. 培养信息化人才队伍 | 第21-22页 |
| 3. 建设数字化校园及电子党务平台 | 第22-23页 |
| (二) 高校党务工作者队伍专业化 | 第23页 |
| 1. 当前高校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缺失 | 第23页 |
| 2. 高校党务工作者队伍专业化途径 | 第23页 |
| (三) 两校区办学模式下的高校党建 | 第23-25页 |
| 1. 两校区办学模式特点 | 第23-24页 |
| 2. 两校区办学模式下高校党建的困境突破 | 第24-25页 |
| (四) 高校党建与校园危机处理 | 第25-27页 |
| 1. 校园危机频发的社会原因及高校自身建设的漏洞 | 第25-26页 |
| 2. 高校党建对于化解校园危机的作用 | 第26-27页 |
| 结语 | 第27-28页 |
| 附件 | 第28-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7-38页 |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