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网论文--专用通信网论文--电力通信网论文

电力通信网中P圈保护算法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1.1 论文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电力通信网生存性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P圈保护算法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论文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第13-14页
第2章 电力通信网生存性的关键技术研究第14-31页
    2.1 引言第14页
    2.2 电力通信网基础知识第14-18页
        2.2.1 电力通信网总体框架第14-15页
        2.2.2 电力通信网主要业务网第15-17页
        2.2.3 电力通信网组网技术第17-18页
    2.3 电力通信网生存性技术需求分析第18-26页
        2.3.1 电力通信网的生存性典型指标第18-19页
        2.3.2 电力通信网生存性主要技术第19-24页
        2.3.3 生存性面临的主要问题第24-26页
    2.4 基于P圈的生存性技术第26-30页
        2.4.1 P圈概念及评价指标第26-27页
        2.4.2 P圈搜索算法第27-28页
        2.4.3 P圈优化配置第28-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电力通信网中SRLG约束下的新型P圈算法第31-40页
    3.1 引言第31-32页
    3.2 新型保护算法描述第32-35页
        3.2.1 SRLG完全分离的P圈保护原理第32-33页
        3.2.2 单向P圈保护模型第33-34页
        3.2.3 SWCA启发式配置算法设计第34-35页
    3.3 实验与仿真结果分析第35-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面向电力业务需求的P圈/FRR混合保护算法第40-55页
    4.1 引言第40-41页
    4.2 WAMS系统的构成及电力通信业务等级划分第41-44页
        4.2.1 WAMS系统构成第41页
        4.2.2 通信网络业务类型及其等级划分第41-44页
    4.3 基于业务等级的P圈/重路由混合保护算法第44-48页
        4.3.1 MPLS快速重路由技术第44-45页
        4.3.2 故障恢复时间第45-46页
        4.3.3 算法描述第46-48页
    4.4 实验与仿真结果分析第48-54页
    4.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0-61页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SNMP协议的网元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复杂大电网下通信网生存性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