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式管道起重车结构设计与稳定性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大型管道起重机械应用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2章 新型轮胎式管道起重运输车结构设计 | 第16-26页 |
2.1 总体设计 | 第16-19页 |
2.1.1 车辆主要参数的确定 | 第17页 |
2.1.2 箱形主梁的结构与参数 | 第17-18页 |
2.1.3 箱形主梁支承腿 | 第18-19页 |
2.1.4 星型底盘的参数确定 | 第19页 |
2.2 总体布置 | 第19-20页 |
2.2.1 轴数 | 第19页 |
2.2.2 外廓尺寸 | 第19-20页 |
2.2.3 轴距的选择 | 第20页 |
2.2.4 前悬L_F 和后悬L_R | 第20页 |
2.2.5 最小离地间隙 | 第20页 |
2.3 整车质量参数 | 第20-21页 |
2.3.1 装载质量 | 第20页 |
2.3.2 整车整备质量的估算 | 第20-21页 |
2.3.3 车辆总质量m_a 的计算 | 第21页 |
2.4 工作装置的选型布置 | 第21-23页 |
2.5 发动机的选择 | 第23-24页 |
2.6 轮胎的选择 | 第24-25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新型轮胎式起重运输车多轮转向研究 | 第26-38页 |
3.1 新型轮胎式起重运输车的多种转向模式 | 第26-27页 |
3.2 不同转向模式的运动学分析 | 第27-34页 |
3.2.1 前轮转向转向模式分析 | 第28-29页 |
3.2.2 全轮转向转向模式分析 | 第29-31页 |
3.2.3 前后轮等角反向控制 | 第31-34页 |
3.3 新型轮胎式管道起重运输车液压转向系统 | 第34-36页 |
3.3.1 多轮转向系统 | 第34-35页 |
3.3.2 液压转向系统构成 | 第35-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新型轮胎式管道起重运输车动力学分析 | 第38-48页 |
4.1 车架主体模态分析 | 第38-42页 |
4.2 起升重物状态瞬态分析 | 第42-47页 |
4.2.1 瞬态动力学理论 | 第42-44页 |
4.2.2 用有限元法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 | 第44-4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整车稳定性分析 | 第48-60页 |
5.1 车辆质心计算及安全性分析 | 第48-50页 |
5.2 轮胎式管道起重运输车爬坡稳定性分析 | 第50-51页 |
5.3 整车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 第51-54页 |
5.3.1 纵向工况倾覆稳定性分析 | 第52-53页 |
5.3.2 横向工况倾覆稳定性分析 | 第53-54页 |
5.4 ANSYS流固耦合风载仿真 | 第54-59页 |
5.4.1 流固耦合理论介绍 | 第55-56页 |
5.4.2 ANSYS流固耦合风载仿真 | 第56-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作者简介 | 第6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