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民间文学论文

洱源白祭文的文本及其语境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一绪论第6-14页
    (一) 选题依据第6-7页
    (二) 研究综述第7-9页
    (三) 研究方法第9页
    (四) 白祭文的概念界定及概况第9-14页
        1 白祭文的概念界定第9-10页
        2 白祭文的概况第10-14页
二回忆性叙事艺术的文本分析第14-37页
    (一) 白祭文写作的结构与内容第15-20页
    (二) 白祭文的分类第20-26页
    (三) 白祭文的句式与唱腔第26-27页
    (四) 白祭文的叙述者干预第27-30页
    (五) 白祭文中程式化的审美意象第30-33页
        1 宗教意象第30-32页
        2 自然物候类意象第32-33页
    (六) 白祭文文本的特点第33-37页
        1 创作高度性别化第33-34页
        2 结构的模式化和内容的程式化第34-35页
        3 语言的独特性第35-37页
三诗歌化仪式语言的语境分析第37-49页
    (一) 丧葬仪式——白祭文演述的情景语境第38-40页
    (二) 灵魂世界——白祭文演述的信仰基础第40-41页
    (三) 祭文先生——白祭文演述的实践者与传承者第41-43页
    (四) 孝道化育——白祭文演述的主要功能第43-46页
        1 白祭文与“孝道”的展演第44-45页
        2 白祭文与“不孝”的反讽第45-46页
    (五) 宗族伦理——白祭文演述的社会心理映射第46-49页
        1 宗族关系的亲疏有别第47页
        2 体面葬礼的需求第47-49页
四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淞滨琐话》称谓词研究
下一篇:城乡之间的执着探寻--孙惠芬小说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