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2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RAC 的国内外发展研究与应用 | 第10-14页 |
1.2.1 RAC 材料的国内外发展研究与应用 | 第10-12页 |
1.2.2 RAC 梁的国内外发展研究与应用 | 第12-14页 |
1.3 开孔梁的国内外发展与应用 | 第14-17页 |
1.3.1 开孔梁的国外发展与应用 | 第14-15页 |
1.3.2 开孔梁的国内发展与应用 | 第15-17页 |
1.4 RC 开孔梁的相关研究理论 | 第17-21页 |
1.4.1 开孔梁的类型 | 第17页 |
1.4.2 开孔梁的截面破坏形态 | 第17-19页 |
1.4.3 开孔梁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9-20页 |
1.4.4 腹部开孔梁的构造规定 | 第20-21页 |
1.5 端部留设孔洞 RAC 梁的国内外发展与应用 | 第21页 |
1.6 本课题的提出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1.6.1 研究目标 | 第22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6.3 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第2章 试验概况 | 第24-33页 |
2.1 前言 | 第24页 |
2.2 构件的设计与制作 | 第24-28页 |
2.2.1 试件设计 | 第24-26页 |
2.2.2 试验参数 | 第26页 |
2.2.3 试验材料 | 第26-27页 |
2.2.4 RAC 配合比设计 | 第27页 |
2.2.5 构件的制作 | 第27-28页 |
2.3 试验测试内容及加载方案 | 第28-31页 |
2.3.1 测试内容及测点布置 | 第28-30页 |
2.3.2 加载方案 | 第30页 |
2.3.3 量测方案 | 第30-31页 |
2.3.4 梁承载力极限状态判断标准 | 第31页 |
2.4 试验设备 | 第31-32页 |
2.4.1 加载设备 | 第31-32页 |
2.4.2 量测设备 | 第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试验现象及结果 | 第33-41页 |
3.1 材性试验 | 第33-34页 |
3.1.1 RAC 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试验 | 第33-34页 |
3.1.2 钢筋材性试验 | 第34页 |
3.2 试验现象及结果 | 第34-40页 |
3.2.1 试验梁的破坏形态 | 第34-35页 |
3.2.2 试验梁的破坏现象 | 第35-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1-59页 |
4.1 试验梁的荷载—挠度曲线 | 第41-43页 |
4.2 试验梁的钢筋应变特点 | 第43-48页 |
4.2.1 纵筋应变 | 第43-44页 |
4.2.2 箍筋及补强筋应变 | 第44-48页 |
4.3 裂缝开展特点 | 第48-54页 |
4.3.1 裂缝宽度与荷载关系 | 第48-50页 |
4.3.2 洞口周边裂缝发展特点 | 第50-53页 |
4.3.3 无孔侧斜裂缝发展特点 | 第53-54页 |
4.4 孔洞周边混凝土应变特点 | 第54-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端部留设孔洞的 RAC 梁抗剪性能分析 | 第59-71页 |
5.1 端部留设孔洞 RAC 梁的受力特点 | 第59-60页 |
5.2 试验梁截面承载力分析 | 第60页 |
5.3 端部留设孔洞的 RAC 梁承载力计算 | 第60-68页 |
5.3.1 RC 梁抗剪承载力分析理论 | 第61-63页 |
5.3.2 端部留设孔洞的 RAC 梁无孔洞处承载力 | 第63页 |
5.3.3 端部留设孔洞的 RAC 梁孔洞处截面受力分析 | 第63-68页 |
5.3.3.1 截面设计 | 第64-67页 |
5.3.3.2 截面复核 | 第67-68页 |
5.4 算例验证 | 第68-70页 |
5.4.1 无孔洞侧算例 | 第68页 |
5.4.2 孔洞侧算例 | 第68-70页 |
5.5 构造措施 | 第7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6.1 结论 | 第71-72页 |
6.2 进一步研究思路与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