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理论论文--建筑史论文--中国建筑史论文

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及价值启示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引言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5页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1.3.1 研究目的第15页
        1.3.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16-18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页
        1.4.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3 研究框架第17-18页
第2章 土家吊脚楼现状分析第18-25页
    2.1 土家吊脚楼发展历程第18-20页
        2.1.1 土家吊脚楼历史渊源第18页
        2.1.2 土家吊脚楼衍变进程第18-20页
    2.2 土家吊脚楼分布现状第20-22页
        2.2.1 可居无人居第20-21页
        2.2.2 破败不可居第21页
        2.2.3 半改半延续第21-22页
    2.3 土家吊脚楼发展限制因素第22-24页
        2.3.1 客观因素第22-23页
        2.3.2 主观因素第23-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土家吊脚楼聚落营造技艺第25-35页
    3.1 聚落营造理念第25-28页
        3.1.1 聚落择地选址第25-27页
        3.1.2 聚落朝向选择第27页
        3.1.3 聚落可生长性第27-28页
    3.2 聚落空间布局第28-29页
        3.2.1 沿河型第28-29页
        3.2.2 组团型第29页
        3.2.3 腰带型第29页
    3.3 聚落乡土材料第29-32页
        3.3.1 竹木第30页
        3.3.2 石材第30-32页
        3.3.3 植被第32页
    3.4 聚落景观元素第32-34页
        3.4.1 自然景观元素第33页
        3.4.2 人文景观元素第33-34页
    3.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4章 土家吊脚楼民居营造技艺第35-53页
    4.1 建筑空间第35-41页
        4.1.1 竖向空间构成第35-37页
        4.1.2 平面空间布局第37-41页
    4.2 建筑结构第41-44页
        4.2.1 穿斗式结构第42-43页
        4.2.2 榫卯结构第43-44页
    4.3 建筑材料第44-48页
        4.3.1 木材第45-46页
        4.3.2 石材第46-47页
        4.3.3 竹材第47页
        4.3.4 砖瓦第47-48页
    4.4 建筑装饰第48-52页
        4.4.1 坡顶第48页
        4.4.2 门窗第48-50页
        4.4.3 栏杆第50-51页
        4.4.4 吊瓜第51页
        4.4.5 柱础第51-52页
    4.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5章 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价值启示第53-69页
    5.1 聚落营造技艺对现代景观的启示第53-55页
        5.1.1 地域传承、山地地域乡土景观第53-54页
        5.1.2 顺应自然、遵从环境原生态性第54-55页
        5.1.3 可持续理念、保障后续发展余地第55页
    5.2 民居营造技艺对现代建筑的启示第55-68页
        5.2.1 底层架空对现代建筑的启示第55-57页
        5.2.2 坡顶形式对现代建筑的启示第57-58页
        5.2.3 装饰元素对现代建筑的启示第58-59页
        5.2.4 建筑材料对现代建筑的启示第59-62页
        5.2.5 空间布局对现代建筑的启示第62-68页
    5.3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6章 结语与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态视角下的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策略研究--以枝江为例
下一篇:乡土材料在公园景观中的运用研究--以南漳县江岸公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