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基础科学论文--电子计算机在建筑中的应用论文

基于反馈机制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4-30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16页
        1.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1.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2 国内外研究及运用现状第16-27页
        1.2.1 概述第16-19页
        1.2.2 国内对BIM在运维管理运用的研究现状第19-20页
        1.2.3 国外对BIM在运维管理运用的研究现状第20-23页
        1.2.4 运维管理案例分析第23-27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7-28页
        1.3.1 研究内容第27-28页
        1.3.2 研究方法第28页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8页
    1.5 研究目标第28-29页
    1.6 技术路线第29页
    1.7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第30-40页
    2.1 BIM相关概念第30-32页
        2.1.1 BIM的概念第30页
        2.1.2 BIM的特点第30-32页
    2.2 物业管理及运维管理第32-38页
        2.2.1 物业第32页
        2.2.2 物业管理的定义第32-33页
        2.2.3 运维管理的定义第33页
        2.2.4 物业管理往运维管理发展的必然性第33-34页
        2.2.5 运维管理与物业管理的区别第34-35页
        2.2.6 物业管理转向运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预期解决方案第35-38页
    2.3 反馈机制第38-39页
        2.3.1 反馈机制的概念第38-39页
        2.3.2 建筑运维管理过程中反馈机制缺失第39页
    2.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3章 运维管理阶段模型轻量化与精度标准第40-54页
    3.1 实现模型轻量化的原因及其必要性第40-43页
    3.2 不同建设阶段的模型精度标准第43-44页
    3.3 对标准的阐述说明第44-47页
        3.3.1 制定该标准的意义第44页
        3.3.2 对标准细节的阐述第44-47页
    3.4 参照此规范的建模示例第47-53页
    3.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4章 运维管理阶段的反馈机制研究第54-65页
    4.1 反馈机制的意义第54页
    4.2 针对管理方和业主、针对不同建筑类型的调研第54-59页
        4.2.1 对商业办公建筑的调研第55-57页
        4.2.2 对住宅建筑的调研第57-58页
        4.2.3 调研的意义第58-59页
    4.3 反馈机制设计研究第59-63页
        4.3.1 反馈机制中角色的设置与划分第59-61页
        4.3.2 业务流程分析第61-62页
        4.3.3 提出的反馈机制与传统物业管理信息的反馈机制的区别第62-63页
    4.4 反馈机制的实现第63-64页
    4.5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5章 结合反馈机制的运维管理方案优化策略第65-76页
    5.1 运维管理结合反馈机制优化的意义第65页
    5.2 空间管理的优化第65-71页
        5.2.1 空间管理概述第65页
        5.2.2 空间管理流程第65-66页
        5.2.3 空间环境管理第66-67页
        5.2.4 空间使用情况管理第67-70页
        5.2.5 空间配置管理第70-71页
    5.3 设备管理的优化第71-75页
        5.3.1 设备管理概述第71页
        5.3.2 设备和家具资产管理第71-72页
        5.3.3 设备运行管理第72-73页
        5.3.4 设备维护管理第73-75页
    5.4 提出高度集成化的设计构想第75页
    5.5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6章 基于BIM的运维管理平台设计第76-92页
    6.1 基于BIM二次开发的前提条件第76页
    6.2 开发工具第76-78页
    6.3 BIM二次开发方法第78-83页
    6.4 系统设计原则第83-84页
        6.4.1 运维管理平台角色与功能设置第83页
        6.4.2 运维管理平台系统架构第83-84页
    6.5 运维管理平台设计第84-91页
        6.5.1 登录页面第84-85页
        6.5.2 业主操作端第85-87页
        6.5.3 一级管理者操作端第87-90页
        6.5.4 二级管理者操作端第90-91页
        6.5.5 三级管理者操作端第91页
    6.6 分析与总结第91-92页
总结与展望第92-94页
致谢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97页
附录1 运维管理阶段建筑信息模型精度标准第97-111页
    总则第97页
    术语第97-98页
    基本规定第98-99页
    命名规则第99-100页
    资源要求第100页
    建筑工程信息模型要求第100-111页
附录2 针对办公建筑的问卷调研第111-112页
附录3 针对住宅建筑的问卷调研第112-11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寒地区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与CO2空气源热泵复合供暖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高技术建筑玻璃表皮的生态节能性技术策略研究--以成都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