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7页 |
1.1 碳气凝胶简介 | 第13-21页 |
1.1.1 碳气凝胶 | 第13-17页 |
1.1.2 碳材料气凝胶 | 第17-20页 |
1.1.3 碳材料复合其他原料凝胶 | 第20-21页 |
1.2 碳材料 | 第21-29页 |
1.2.1 碳材料的简介 | 第21-23页 |
1.2.2 石墨烯构造的性质 | 第23-25页 |
1.2.3 碳纳米管构造的性质 | 第25-26页 |
1.2.4 碳纤维构造的性质 | 第26页 |
1.2.5 碳材料的应用 | 第26-29页 |
1.3 聚四氟乙烯共聚物 | 第29-30页 |
1.3.1 聚四氟乙烯共聚物的概括 | 第29-30页 |
1.3.2 聚四氟乙烯共聚物的特性 | 第30页 |
1.3.3 聚四氟乙烯共聚物的应用 | 第30页 |
1.4 琼脂的概述 | 第30-32页 |
1.5 碳气凝胶多相载体 | 第32-35页 |
1.5.1 催化剂整体柱的概述 | 第32-33页 |
1.5.2 碳气凝胶多相载体的概述 | 第33-34页 |
1.5.3 碳材料负载金属粒子及催化的反应及机理 | 第34-35页 |
1.6 课题的提出与探求内容 | 第35-37页 |
1.6.1 课题的提出 | 第35-36页 |
1.6.2 探求内容 | 第36-37页 |
第二章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7-42页 |
2.1 实验试剂与药品 | 第37-38页 |
2.1.1 实验试剂与药品 | 第37-38页 |
2.1.2 原料的预先处理 | 第38页 |
2.2 实验仪器和方法 | 第38-42页 |
2.2.1 傅里叶红外转变光谱仪(FT-IR) | 第38页 |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38-39页 |
2.2.3 光学显微镜(OM) | 第39页 |
2.2.4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 | 第39-41页 |
2.2.5 其他实验设备 | 第41-42页 |
第三章 碳纳米材料复合聚四氟乙烯气凝胶的制备 | 第42-61页 |
3.1 碳纳米材料复合聚四氟乙烯气凝胶的制备 | 第42-54页 |
3.1.1 碳纳米材料分散性处理 | 第42-43页 |
3.1.2 碳纳米材料复合聚四氟乙烯气凝胶制备进程的示意图 | 第43-44页 |
3.1.3 碳纳米材料复合聚四氟乙烯气凝胶的制备过程 | 第44-54页 |
3.2 碳纳米材料复合聚四氟乙烯气凝胶的表征 | 第54-60页 |
3.2.1 碳纳米材料的FT-IR测验分析 | 第54-55页 |
3.2.2 碳纳米材料的OM观察 | 第55-56页 |
3.2.3 碳纳米原料复合聚四氟乙烯气凝胶的SEM测验分析 | 第56-58页 |
3.2.4 碳纳米原料复合聚四氟乙烯气凝胶的稳定性测验 | 第58-6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复合气凝胶多相载体的制备及催化功能探索 | 第61-71页 |
4.1 碳纳米材料复合聚四氟乙烯气凝胶多相载体的制备 | 第61-64页 |
4.1.1 复合气凝胶的预处理 | 第61-62页 |
4.1.2 化学镀铜在固体表面负载金属粒子 | 第62-63页 |
4.1.3 实验结果 | 第63-64页 |
4.2 复合气凝胶多相载体的催化功能初步探索 | 第64-69页 |
4.2.1 合成对硝基酚的反应式 | 第64页 |
4.2.2 复合气凝胶负载纳米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 第64页 |
4.2.3 HPLC测验结果分析 | 第64-6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五章 本论文总结及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第71-73页 |
5.1 本论文总结 | 第71-72页 |
5.2 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83-84页 |
附件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