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1.1 菌糠概述 | 第14-17页 |
1.1.1 资源概况和现状 | 第14-15页 |
1.1.2 营养价值与限制性 | 第15-16页 |
1.1.3 利用方法 | 第16-17页 |
1.2 固态发酵 | 第17-18页 |
1.2.1 单菌发酵 | 第17页 |
1.2.2 多菌发酵 | 第17-18页 |
1.3 木质纤维素降解菌和有抑菌活性微生物的概述 | 第18-20页 |
1.3.1 芽孢杆菌及其木质纤维素降解能力 | 第18-19页 |
1.3.2 酵母菌及其纤维素降解能力 | 第19页 |
1.3.3 乳酸菌及其抑菌活性 | 第19-20页 |
1.4 菌糠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 | 第20-21页 |
1.4.1 单胃动物 | 第20页 |
1.4.2 反刍动物 | 第20-21页 |
1.4.3 其他 | 第21页 |
1.5 菌糠对动物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21-22页 |
1.6 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 第22-23页 |
1.6.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发酵杏鲍菇菌糠专用微生物的筛选 | 第23-32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2.1.1 主要仪器 | 第23页 |
2.1.2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 | 第23-24页 |
2.1.3 菌种来源 | 第24页 |
2.1.4 芽孢杆菌、酵母菌和乳酸菌的筛选 | 第24-25页 |
2.1.5 菌种的鉴定 | 第25-26页 |
2.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6页 |
2.2 结果 | 第26-30页 |
2.2.1 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菌的复筛 | 第26-27页 |
2.2.2 菌株的分子鉴定结果 | 第27-28页 |
2.2.3 降解纤维素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的筛选 | 第28-29页 |
2.2.4 降解木质素芽孢杆菌的筛选 | 第29页 |
2.2.5 有抑菌活性乳酸菌的筛选 | 第29-30页 |
2.3 讨论 | 第30-31页 |
2.3.1 降解纤维素和木质素芽孢杆菌/酵母菌的筛选结果 | 第30-31页 |
2.3.2 有抑菌活性乳酸菌的筛选结果 | 第31页 |
2.4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复合菌剂发酵对杏鲍菇菌糠饲用品质的影响 | 第32-37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4页 |
3.1.1 主要仪器 | 第32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32页 |
3.1.3 发酵剂 | 第32-33页 |
3.1.4 发酵饲料原料 | 第33页 |
3.1.5 杏鲍菇菌糠发酵饲料的制作方法 | 第33页 |
3.1.6 发酵杏鲍菇菌糠品质评定 | 第33-34页 |
3.1.7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4页 |
3.2 结果 | 第34-35页 |
3.2.1 复合菌剂发酵对杏鲍菇菌糠品质的影响 | 第34页 |
3.2.2 两种发酵杏鲍菇菌糠饲用品质的评价 | 第34-35页 |
3.3 讨论 | 第35-36页 |
3.4 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饲喂发酵杏鲍菇菌糠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37-46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4.1.1 主要仪器 | 第37页 |
4.1.2 发酵菌剂 | 第37页 |
4.1.3 发酵饲料原料 | 第37页 |
4.1.4 杏鲍菇菌糠发酵饲料的制作 | 第37页 |
4.1.5 饲喂试验 | 第37-39页 |
4.1.6 测定指标和测定方法 | 第39页 |
4.1.7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9页 |
4.2 结果 | 第39-42页 |
4.2.1 饲喂发酵杏鲍菇菌糠日粮对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39-40页 |
4.2.2 饲喂发酵杏鲍菇菌糠日粮对山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40-42页 |
4.3 讨论 | 第42-45页 |
4.3.1 饲喂发酵杏鲍菇菌糠日粮对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4.3.2 饲喂发酵杏鲍菇菌糠日粮对山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43-45页 |
4.4 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总体结论与建议 | 第46-47页 |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46页 |
5.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46页 |
5.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4页 |
附录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