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4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6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2.1 山地旅游的概念 | 第16页 |
2.2 政府职能 | 第16页 |
2.3 政府旅游行政管理职能 | 第16-17页 |
2.4 研究理论概述 | 第17-18页 |
第3章 国内外地方政府促进旅游事业的管理服务实践 | 第18-24页 |
3.1 国外地方政府促进旅游事业发展实践 | 第18-21页 |
3.1.1 加拿大落基山之心——班芙国家公园先进经验 | 第18-20页 |
3.1.2 瑞士阿尔卑斯山山地旅游 | 第20-21页 |
3.2 国内地方政府促进旅游事业发展实践 | 第21-24页 |
3.2.1 安徽黄山的管理经验 | 第21-22页 |
3.2.2 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经验 | 第22-24页 |
第4章 日喀则山地旅游概况 | 第24-34页 |
4.1 自然与社会资源概况 | 第24-27页 |
4.1.1 日喀则概况 | 第24-25页 |
4.1.2 地质地貌 | 第25页 |
4.1.3 气候水文 | 第25-26页 |
4.1.4 土壤与植被 | 第26-27页 |
4.2 旅游资源概况 | 第27-32页 |
4.2.1 历史文化雄厚 | 第27-29页 |
4.2.2 壮丽雄浑的自然景观 | 第29-32页 |
4.3 日喀则山地旅游发展现状与瓶颈 | 第32-34页 |
4.3.1 日喀则山地旅游发展现状 | 第32-33页 |
4.3.2 日喀则山地旅游发展的瓶颈 | 第33-34页 |
第5章 日喀则旅游发展战略设计 | 第34-46页 |
5.1 日喀则旅游的战略定位 | 第34-41页 |
5.1.1 日喀则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 第34-41页 |
5.1.2 战略定位 | 第41页 |
5.2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第41-42页 |
5.2.1 指导思想 | 第41-42页 |
5.2.2 基本原则 | 第42页 |
5.3 战略目标 | 第42-44页 |
5.3.1 总体目标 | 第42-43页 |
5.3.2 发展目标 | 第43-44页 |
5.4 战略内容 | 第44-46页 |
第6章 日喀则促进山地旅游的对策建议 | 第46-56页 |
6.1 坚持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 | 第46页 |
6.2 转变政府公共管理服务职能 | 第46-48页 |
6.2.1 加强宏观调控职能 | 第47页 |
6.2.2 加强科学规划 | 第47页 |
6.2.3 端正政府履职的态度 | 第47-48页 |
6.2.4 加强政府监督职能 | 第48页 |
6.2.5 充分发挥旅游协会的职能 | 第48页 |
6.3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 第48-50页 |
6.3.1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升级 | 第48-49页 |
6.3.2 突破旅游交通服务瓶颈 | 第49页 |
6.3.3 完善主要交通枢纽配套服务 | 第49页 |
6.3.4 推动旅游厕所革命 | 第49-50页 |
6.3.5 建设国际化的旅游标识系统 | 第50页 |
6.4 创新管理机制 | 第50-52页 |
6.4.1 完善旅游应急救援机制 | 第50页 |
6.4.2 打造智慧旅游系统 | 第50-51页 |
6.4.3 建立旅游综合管理协调机制 | 第51-52页 |
6.5 多渠道储备培养旅游专业人才 | 第52-53页 |
6.5.1 完善旅游人才制度体系 | 第52页 |
6.5.2 加强导游队伍建设 | 第52页 |
6.5.3 健全旅游人才培养体系 | 第52-53页 |
6.5.4 加大产学研一体化 | 第53页 |
6.6 完善旅游法规与政策 | 第53-54页 |
6.6.1 制定地方旅游法规 | 第53-54页 |
6.6.2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 第54页 |
6.7 打造旅游品牌精品 | 第54页 |
6.8 提升旅游产业开发利用程度 | 第54-55页 |
6.9 创新营销策略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